首頁 > 中華本草 > 峨參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éShēn

【別名】土田七[四川]

【來源】傘形科峨參屬植物峨參Anthriscussylvestris(L.)Hoffm.,以根、葉入藥。8~9月地上部分變黃時挖根,洗凈煮熟,去外皮曬幹或烘幹;葉鮮用或曬幹研粉。

【性味】甘、辛、微苦,微溫。

【功能主治】補中益氣,祛瘀生新。根:用於跌打損傷,腰痛,肺虛咳嗽,咳嗽咯血,脾虛腹脹,四肢無力,老人尿頻,水腫;葉:外用治創傷。

【用法用量】根4~5錢;葉外用適量,鮮葉搗爛或幹葉研粉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峨參《*辭典》

【出處】《峨嵋藥植》

【拼音名】éShēn

【別名】田七(《四川中藥誌》),金山田七(《四川常用中草藥》)。

【來源】為傘形科植物峨參的根。3~4月或9~10月采挖。截去莖桿,洗凈,刮去粗皮及尾須,用沸水略燙後,曬幹或微火烘幹。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60~80厘米。直根粗大。莖圓柱形,中空。葉互生,長10~30厘米,2回3出式羽狀分裂或2回羽狀分裂;裂片披針狀卵形,長1.5~3.5厘米,寬5~15毫米,邊緣羽狀缺裂或齒裂,下面疏生柔毛;葉柄長5~20厘米。復傘形花序,頂生或腋生;無總苞,小總苞片5~8,卵形或披針形,全緣,有毛;花雜性,雄花較多;萼齒不顯;花瓣5,白色,先端鈍或突尖。雙懸果條狀管形,先端漸狹,在中縫處收縮,內側有顯著的槽,頂端有2個宿存柱頭。花期4~5月。

【生境分布】生於中山區的陰處或半陰處。分布江蘇、浙江、四川等地。

【性狀】

幹燥根呈條形或圓錐形,長3~7厘米,中部粗1~2厘米。頂端有莖痕,側面偶有錐形小突起:尾端漸細小。表面黃棕色或灰棕色,有明顯的粗環紋

質堅實沈重,斷面黃色或黃棕色,肉質細致。氣微,味微辛辣帶甘。以質堅實、色白黃、根條粗及環紋細致者為佳。

【化學成份】根含峨參內酯即脫氧鬼臼毒素、異峨參內酯以及還原糖、蔗糖,澱粉等。花含黃酮甙,為木犀草素在C7上的糖甙。

【炮制】以水浸濕,悶潤4小時,切碎曬幹。

【性味】《四川中藥誌》:"性微溫,味甘辛,無毒。"

【歸經】《四川中藥誌》:"入脾、胃、肺三經。"

【功能主治】

①四川中藥誌):"補中益氣。治脾虛食脹,四肢乏力,肺虛咳喘,老人夜尿,並消水腫。"

②《浙江中藥資源名錄》:"治胃病,通氣。"

③治跌打傷吐血。(四川)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

【註意】《四川中藥誌》:"凡邪實而正氣未虛者忌用。"

【摘錄】《*辭典》

峨參《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峨嵋藥植》

【拼音名】éShēn

【英文名】RootofWoodlandBeakchervil

【別名】田七、金山田七、土白芷、廣三七、胡蘿蔔七、南田七、水田七、土當歸、土田七

【來源】

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峨參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nthriscussylvestris(L.)Hoffm.[ChaerophyllumsyluestreL.]

采收和儲藏:栽後2-3年收獲,在春、秋季挖取根,剪去須尾,刮去外皮,用沸燙後,曬幹,或微火炕幹。

【原形態】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達1.5m。直根粗大。莖粗壯,多分枝,近無毛或下部有細柔毛。基生葉有長柄,柄長5-20cm,基部有闊鞘;葉片輪子廓呈卵形,二回羽狀分裂,長10-30cm,一回羽片有長柄,卵形至寬卵形,有二回羽片3-4對,二回羽片有短柄,輪廓卵狀披針形,羽狀全裂或深裂,末回裂片卵形或橢圓狀卵形,有粗鋸狀披針形,羽狀全裂或深裂,末回裂片卵形或橢圓狀卵形,有粗鋸齒,長1-3cm,寬0.5-1.5cm,背面疏生柔毛;莖上部葉2.5-8cm,傘輻4-15;小總苞片5-8,卵形至披針形,先端尖銳,反折;花白色,通常帶綠或黃色;花柱較花柱基長2倍。果實長圓形至線狀長圓形,長5-10mm,寬1-1.5mm,光滑或疏生小瘤點,先端漸狹成喙狀,合生面明顯收縮,果柄頂端常有五環白色小剛毛,分生果橫剖面近圓形,油管不明顯,胚乳有深槽。花、果期4-5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從低山丘陵至海拔4500m的高山山坡林下或路旁,以及山谷溪邊石縫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遼寧、河南、湖北、湖南、四川、雲南等地。

【栽培】

生物學特性喜高寒潮濕的環境,抗寒力強。宜選擇中山或高山陰處和半陰處栽培,土壤以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肥沃疏松的夾沙土中生長最好。

栽培技術用種子和分株繁殖。種子繁殖:8-9月采收成熟種子,陰幹,直播,秋播9-10月,春播3-4月進行,秋播出苗快,發芽率高,按行窩距各約27cm開穴,每1hm2用種7.5-11.25kg,種子與人畜糞水、草木灰抖勻後點播,再蓋火灰一把。分株繁殖:收獲時選小苗於未萌芽前栽植,每穴栽苗3-4株,栽後施土雜肥。

田間管理無論直播或分株栽種,每年4、6、10月中耕除草時結合施肥,一般籬人畜糞水,最後1次圈肥或草木灰,施後蓋土越冬。

【性狀】

性狀鑒別根呈圓錐形,略彎曲,多分叉,下部漸細,半透明,長3-12cm,中部粗1-1.5cm。外表黃棕色或灰褐色,有不規則的縱皺紋,上部有細密環境紋,可見突起的橫長皮孔,有的側面有疔疤。質堅實,沈重,斷面黃色棕色,角質樣。氣微,味策辛,微麻。

顯微鑒別根橫切面:可見殘留木栓層由數列木栓細胞組成,皮層寬,有多數油管分布。形成層環明顯。木質部導管多單列,放射狀排列。射線寬廣。部分根中心有裂隙。

粉末特征:淡灰棕色。①導管為網紋、梯紋及環紋,直徑10-45μm,壁木化。②油管多已破碎,可見油管碎塊;圍繞油管的上皮細胞呈扁長形,壁薄,在其附近可見油滴。③木栓組織碎片細胞多角形,壁淡棕色。④皮層纖維少數,多單個散在,或成斷節,直徑15-20μm,壁不甚厚,木化。

【化學成份】根含峨參內酯(anthricin),異峨參內酯(isoan-thricin),2-(3,4,5,-trimethoxybenzyl)-3-(3,4-methylene-dioxybenzyl)butyrolactone],深黃水芹酮(crocatone),(Z)-2-當歸酰氧基甲基-2-丁烯酸[(Z)-2-angeloyolxymethyl-2-butenoicacid],O-[(Z)-2-當歸酰氧基甲基-2-丁烯酰基]-3-甲氧基-4,5-亞甲二氧基肉桂醇

【炮制】以水浸濕,悶潤4小時,切碎曬幹。

【性味】味甘;辛;性溫;胃;肺經

【功能主治】益氣健脾;活血止痛。主脾虛腹脹,乏力食少,肺虛咳嗽;體虛自汗;老人夜尿頻數;氣虛水腫;勞傷腰痛;頭痛;痛經;跌打瘀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泡酒。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註意】《四川中藥誌》:凡邪實而正氣未虛者忌用。

【各家論述】

1.《四川中藥誌》:補中益氣。治脾虛食脹,四肢乏力,肺虛咳喘,老人夜尿,並消水腫。

2.《浙江中藥資源名錄》:治胃病,通氣。

3.治跌打傷吐血。(四川)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峨參相關圖片

峨參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多足蕨  下一个:峨參葉>>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