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峨眉黃芩功效和作用

【出處】始載於《中國植物誌》。

【拼音名】éMéiHuánɡQín

【英文名】OmeiSkullcap

【別名】白藿香

【來源】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峨眉黃芩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cutellariaomeiensisC.Y.Wu.

采收和儲藏:6-8月采收,曬幹。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根莖橫走,節上具匍匐枝。莖直立,高50-100cm,鈍四棱形,深四槽,沿棱角上密生白色貼伏疏柔毛,莖中部葉柄長達1.7cm,腹凹背凸,被白色貼伏柔毛;葉片堅紙質,卵圓形或長卵形,長2-5cm,寬1-3cm,莖中部者最大,莖的兩端者漸小,先端短漸尖至長漸尖,基部近圓形或平截而下延,邊緣具圓具,上面散布下面僅沿脈上被白色具節小疏柔毛。花序總狀,頂生或腑生,長3.5-9cm,少花,花序軸密被白色上曲微柔毛;花梗長3mm,密被具腺微柔毛;苞片卵圓形或長圓形,在花序中部以上者長4-7mm,均具短柄,全緣,被稀疏白色微柔毛;花萼長約2.5mm,果時長約4mm,被具腺微柔毛,口部上方邊緣被具節疏柔毛,盾片極發達,高2.2mm,果時豎起呈倒卵形,高達5mm。花冠黃色至紫紅色,長約2.2cm,外被具腺短柔毛,內無毛,冠筒中部直徑1.8mm,基部前方稍膝油狀膨大,冠檐二唇形,上唇半圓形,寬2.8mm,內凹,先端微缺,下唇中裂片三角狀卵圓形,兩側裂片卵圓形,寬約2mm;雄蕊4,前對較長,微露出,具能育半藥,退化半藥明顯,後對雄蕊較短,具全藥;花柱絲狀,先端銳尖,微裂;花盤前方隆起,後方延伸成極短的子房柄;子房4裂,後對裂片稍發達。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亞熱帶闊葉林下。

資源分布:分布於四川南部。

【功能主治】化濕和中;除穢止嘔。主濕滯痞滿;霍亂嘔吐。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

【各家論述】《四川中草藥》:民間用於藿亂嘔吐,又有除風去臭的功效。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峨眉黃芩相關圖片

峨眉黃芩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峨眉耳蕨  下一个:峨眉蕨貫眾>>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