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鵝絨藤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éRónɡTénɡ

【別名】羊奶角角、祖子花、趨姐姐葉、老牛腫

【來源】蘿藦科鵝絨藤CynanchumchinenseR.Brown,以根、乳汁入藥。

【生境分布】遼寧、河北、陜西、山西、寧夏、甘肅、山東、江蘇、浙江、河南。

【性味】根:苦,寒。

【功能主治】

根:祛風解毒,健胃止痛。治小兒食積,用根5錢,水煎服。

乳汁:治常性疣贅。用莖內乳汁塗抹數次,疣贅層層自行脫落。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鵝絨藤《*辭典》

【出處】《寧夏中草藥手冊》

【拼音名】éRónɡTénɡ

【別名】羊奶角角,牛皮消

【來源】為蘿藦科植物鵝絨藤莖中的白色乳汁。夏、秋間隨用隨采。

【原形態】多年生纏繞草本,有乳汁。莖密生短柔毛。葉對生;寬三角狀心形,先端狹突尖,基部心形,全緣;有長柄。聚傘花序腋生;花萼外面被柔毛;花冠白色,裂片5,兩面無毛;副花冠杯狀,頂端裂成10個絲狀體,外輪約與花冠裂片等長,內輪略短。蓇葖果,長角狀,雙生或僅有1個發育。種子矩圓形,頂端有白絹質種毛。

【生境分布】生於田邊、地埂及村莊附近,分布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陜西、寧夏、甘肅、河南及華東等地。

【功能主治】治尋常性疣贅(刺瘊)。

【用法用量】取鮮羊奶角角莖漿塗患處。經數次塗抹後,疣贅層層自行脫落。

【摘錄】《*辭典》

鵝絨藤《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寧夏中草藥手冊》

【拼音名】éRónɡTénɡ

【英文名】juiceofChineseSwallowword

【別名】羊奶角角、牛皮消、軟毛牛皮消、祖馬花、趨姐姐葉、老牛腫

【來源】

藥材基源:為蘿藦科植物鵝絨藤莖中的白色乳汁及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ynanchumchinenseR.Br.

采收和儲藏:夏、秋間隨采乳汁隨用。

【原形態】主根圓柱形,長約20cm,直徑約5mm,幹後灰黃色。葉對生,薄紙質;葉柄長2.5-5cm;葉片寬三角狀心形,長4-9cm,寬4-7cm,先端銳尖,基部心形葉面深綠色,葉背蒼白色,兩面均被短柔毛,脈上較密。傘形聚傘花序腋生,二歧,有花約20朵;花萼外被柔毛;花冠白色裂片5,長圓狀披針形;副花冠二形,杯狀,上端裂成10個絲狀體,分為2輪;外輪約與花冠裂片等長,內輪略短;花粉塊每室1個,下垂花柱頭先端2裂。蓇葖果雙生或僅有1個發育,細圓柱狀,向端部漸尖,長達11cm,直徑約5mm。種子長圓形先端具白色絹質種毛。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500m以下的山坡向陽灌木叢中或路旁、河畔、田梗邊。

資源分布:分布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陜西、寧夏、甘肅、河南及華東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根呈圓柱形,長約20cm,直徑5-8mm。表面灰黃色,平滑或有細皺紋,栓皮易剝離,剝離處顯灰白色。質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黃色,中空。氣微,味淡。

【性味】甘;涼

【歸經】肝經

【功能主治】化瘀解毒。主尋常性疣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5g;外用:取汁塗抹患處。

【各家論述】治尋常性疣贅(刺瘊),取鮮羊奶角角莖漿塗患處。經數次塗抹後,疣贅層層自行脫落。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鵝絨藤相關圖片

鵝絨藤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鵝內金  下一个:鵝肉>>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