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滾山蟲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GǔnShānChónɡ

【別名】滾山珠、地羅漢

【來源】球馬陸科動物滾山球馬陸GlomerisnipponicaKishida的幹燥全蟲。全年可捕捉,焙幹或曬幹。

【性味】鹹,溫。

【功能主治】舒筋活血,接骨止痛。用於跌打損傷,骨折,脫臼。

【用法用量】0.5~1錢,研粉,復位固定後,將藥粉放在糯米飯內或用酒送服,每3日服1次。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滾山蟲《*辭典》

【出處】《雲南中草藥》

【拼音名】GǔnShānChónɡ

【別名】滾山珠、地羅漢(《雲南中草藥》)。

【來源】為球馬陸科動物滾山球馬陸的全蟲。秋季捕捉,生用或焙幹研粉。

【原形態】體呈扁長圓柱形,長2~3厘米,寬1~1.5厘米。體壁硬。體表背面棕黃或漆黑色,油亮。腹面灰褐色。頭部有復眼和觸角各一對,大顎一對。胸部背板共十二節,第一節為頸板,中間十節較窄,末節較大;胸部腹面2~4節,各有足一對,第五節以後每節有足二對。爬行緩慢,稍遇外物,即卷曲成球形,以隱蔽頭、足。

【生境分布】多棲於山坡潮濕的枯枝腐葉下及山溝石下。分布雲南。

【性味】《雲南中草藥》:"味辛鹹,性溫。"

【功能主治】

①《文山中草藥》:"舒筋活血,消腫散瘀。"

②《雲南中草藥》:"接骨止痛。"

【用法用量】內服:幹粉,0.5~1錢;或鮮品3~5個。外用:幹粉調塗或鮮品搗敷。

【附方】

①治瘡腫,風濕跌打:鮮滾山蟲三至五個。搗爛外敷患處,每日換藥一至二次。

②治骨折:復位後,用小夾板固定。取滾山蟲三至五個之幹粉與糯米粉調合,油炸熱後內服。

③治子宮脫垂,脫肛:滾山蟲幹粉適量。調香油塗患處。(選方出《文山中草藥》)

【摘錄】《*辭典》

滾山蟲《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雲南中草藥》

【拼音名】GǔnShānChónɡ

【英文名】Millepede

【別名】滾山珠、地羅漢

【來源】

藥材基源:為球馬陸科動物日本球馬陸的全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lomerisnipponicaKishida

采收和儲藏:秋季捕捉,生用、曬幹或焙幹。

【原形態】日本球馬陸,蟲體短而寬,中小型扁長圓柱形,長20-30mm,寬10-15mm。背凸,腹扁平。身體由多數相似的體節組成。各骨板富於鈣質,故較堅硬,僅節與節間柔軟可以活動。各體節前後重疊,適於卷曲。腹部由9枚背板組成。胸部腹面2-4節,每節有足1對,第5節以後每節有足2對。頭部具觸角1對。體表背面棕黃色或漆黑色,腹面灰褐色。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多棲息於山區林中落葉下、石塊下或朽木中等陰濕處。

資源分布:分布於四川、雲南。

【性味】味辛;鹹;性溫

【歸經】腎經

【功能主治】祛風通絡,散瘀止痛。主風濕痹痛;筋脈拘攣;跌打損傷;骨折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1.5-3g。外用:適量,搗爛或研末調敷。

【附方】①治瘡腫,風濕跌打:鮮滾山蟲三至五個。搗爛判敷患處,每日換藥一至二次。②治骨折;復位後,用小夾板固定。取滾山蟲三至五個之幹粉與糯米粉調合,油炸熟後內服。③治子宮脫垂,脫肛:滾山蟲幹粉適量。調香油塗患處。(選方出《文山中草藥》)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滾山蟲相關圖片

滾山蟲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滾龍草  下一个:鍋鏟葉>>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