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腐婢功效和作用

【出處】《本草經集註》

【拼音名】FǔBì

【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豆腐木的莖、葉。春、夏、秋均可采收。

【原形態】

豆腐木,又名:滿山香、小退赤、知時木、早禾柴、黑毛列、臭常山、鐵箍散、臭聯膽、狐臭樹、追風散、涼粉葉、早禾樹子、六月凍、豆腐柴、觀音柴、糊拌子、臭茶、虱麻柴、土常山、小青樹。

落葉灌木,高2~6米。嫩枝有多細胞的柔毛。葉對生,卵圓形或矩圓形,長2.5~7厘米,寬1.5~3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葉緣上半部有疏鋸齒,葉兩面均有短柔毛;主脈隆起,側脈5~7對;葉柄長約7~12毫米,被短毛。圓錐花序頂生或近頂腋生。小苞片1,針狀,長2~3毫米;花小,萼杯狀,具淺5齒,齒緣被短毛;花冠淡黃色,漏鬥狀,呈二唇形,有4裂片;雄蕊4,2強,短於花冠,花絲下部有短毛,藥2室,基部分離;雌蕊1,柱頭2裂,子房上位。核果圓形,徑約6毫米,紅色,具宿存萼。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生長於山地、路邊。分布安徽、浙江、江蘇、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福建、廣東、廣西等地。

【性味】

①《湖南藥物誌》:"苦,寒,無毒。"

②《福建中草藥》:"微辛,涼。"

【功能主治】

清熱,消腫。治瘧疾,瀉痢,癰,疔,腫毒,創傷出血。

①《本草經集註》:"療瘧疾有效。亦酒漬皮,療心腹痛。"

②《湖南藥物誌》:"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治泄痢,消渴病,痰瘧。"

③《江西民間草藥驗方》:"清涼解熱,敗毒消癰。治瘧疾;外敷刀斧創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研末調敷或煎水洗。

【附方】

①治瘧:腐婢葉三至五錢。開水沖泡,於瘧發前二小時預服。(《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②治痢疾:腐婢莖葉(鹹根)五錢,海金沙藤五錢。水煎,去渣,用白糖或紅糖調服。(江西《草藥手冊》)

③治肝火頭痛,燙傷:腐婢莖、葉七錢,車前草五錢。水煎服。(江西《草藥手冊》)

④治腫毒:腐婢葉,曬幹,研末,黃醋調敷。(《湖南藥物誌》)

⑤治丹毒:腐婢葉四至五兩。水煎,待溫,洗患處。洗時須避免當風。(江西《草藥手冊》)

⑥治無名腫毒:新鮮腐婢葉搗爛,外敷;或曬幹,研細末,用蜂蜜調敷患處。初起未化膿者,連敷二、三天可消散。局部不紅不腫的陰癥忌用。(《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⑦治刀斧創傷:新鮮庸婢葉,搗爛如泥,敷於傷處,能止血止痛。(《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⑧治癰:腐婢鮮葉加紅糖搗爛外敷。

⑨治疔:腐婢鮮葉搗爛調蜜外敷。

⑩治毒蛇咬傷:腐婢鮮葉、馬蘭鮮根、星宿菜鮮根各一兩。同搗爛加些百革霜(鍋底灰)調勻敷枕骨處及傷口。

⑾治蜂蟹傷:腐婢鮮葉擦患處。

⑿治鉤蚴侵入皮膚作癢(鉤蟲皮炎):腐婢鮮葉、根煎湯洗。(⑧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藥》)

【臨床應用】治療燒傷:取小青樹根皮或葉,曬幹研成細末,以棉油或菜油調塗創面,每天1~2次。治療60例,對小面積燒傷一般搽藥後半小時止痛,1周左右痊愈。

【摘錄】《*辭典》

腐婢《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本草經集註》

【拼音名】FǔBì

【英文名】StemorleafofJapanesePremna

【別名】土常山、臭娘子、臭常山、涼粉葉、鐵箍散、六月凍、臭黃荊、觀音柴、虱麻柴、臭茶、小青樹、糯米糊、捏擔糊、墨子稔、豆腐木

【來源】

藥材基源:為馬鞭草科植物豆腐柴的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remnamicrophyllaTurcz.[P.microphyllaTurcz.var.glabraNakai;P.japonicaMiq.;P.formosanaMaxim.]

采收和儲藏:春、夏、秋均可采收,鮮用或曬幹。

【原形態】豆腐柴,直立灌木,植被高2-6m。幼枝有柔毛,老枝漸無毛,老枝漸無毛。單葉對生;葉柄長0.5-2cm;葉片卵狀披針形、倒卵形、橢圓形或形,有臭味,長3-13cm,寬1.5-6cm,基部漸狹,全緣或具不規則粗齒,先端急尖至長漸尖,無毛或有短柔毛。聚傘花序組成塔形的圓錐花序,頂生;花萼杯狀,綠色或有時帶紫色,密被毛至幾無毛,邊緣常有睫毛,5淺裂;花冠淡黃以,呈二唇形,裂片4,外被柔毛和腺點,內面具柔毛,尤以喉部較密;雄蕊4,2長2短,著生於花冠管上。核果球形至倒卵形,紫色,徑約6mm。花期5-6月,時期6-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林下或林緣。

資源分布:分布於華東、中南及四川、貴州。

【性狀】性狀鑒別莖枝圓柱形,淡棕色,具縱溝,嫩枝被黃色短柔毛。葉對生,皺縮,完整者展平後呈卵狀披針形,長2-7cm或更長,寬1.5-4cm,先端尾狀急尖或近急尖,基部漸狹,下延;邊緣中部以上具不規則的粗鋸齒,淡棕黃色,兩面均有短柔毛;葉柄長約1cm。偶見殘留黑色圓形小果。氣臭,味苦。

【化學成份】含有臭梧桐堿(trichotomine)或其喃葡萄糖基衍生物(glucopyranosylderivs)。

【性味】味苦;微辛;性寒

【歸經】肝;大腸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主瘧疾;泄瀉;痢疾;醉酒頭痛;癰腫,疔瘡;丹毒;蛇蟲咬傷;創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或研末;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或煎水洗

【附方】①治瘧:腐婢葉三至五錢。開水沖泡,於瘧發前二小時預服。(《江西民間草藥驗方》)②治痢疾:腐婢莖葉(或根)五錢,海金沙藤五錢。水煎,去渣,用白糖或紅糖調服。(江西《草藥手冊》)③治肝火頭痛,燙傷:腐婢莖、葉七錢,車前草五錢。水煎服。(江西《草藥手冊》)④治腫毒:腐婢葉,曬幹,研末,黃醋調敷。(《湖南藥物誌》)⑤治丹毒:腐婢葉四至五兩。水煎,待溫,洗患處。洗時須避免當風。(江西《草藥手冊》)⑥治無名腫毒:新鮮腐婢葉搗爛,外敷;或曬幹,研細末,用蜂蜜調敷患處。初起末化膿者,連敷二、三天可消散。局部不紅不腫的陰癥忌用。(《江西民間草藥驗方》)⑦治刀斧創傷:新鮮腐婢葉,搗爛如泥,敷於傷處,能止血止痛。(《江西民間草藥驗方》)⑧治癰:腐婢鮮葉加紅糖搗爛外敷。⑨治疔:腐婢鮮葉搗爛調蜜外敷。⑩治毒蛇咬傷:腐婢鮮葉、馬蘭鮮根、星宿菜鮮根各一兩。同搗爛加些百草霜(鍋底灰)調勻敷枕骨處及傷口。(11)治蜂螫傷:腐婢鮮葉擦患處。(12)治鉤蚴侵入皮膚作癢(鉤蟲皮炎):腐婢鮮葉、根煎湯洗。(⑧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藥》)

【各家論述】

1.《本草經集註》:療瘧疾有效。亦酒漬皮,療心腹痛。

2.《湖南藥物誌》: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治泄痢,消渴病,痰瘧。

3.《江西民間草藥驗方》:清涼解熱,敗毒消癰。治瘧疾;外敷刀斧創傷。

【臨床應用】治療燒傷:取小青樹根皮或葉,曬幹研成細末,以棉油或菜油調塗創面,每天1-2次。治療60例,對小面積燒傷一般搽藥後半小時止痛,1周左右痊愈。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腐婢相關圖片

腐婢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腐巴  下一个:腐婢根>>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