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甘藍功效和作用

【出處】《本草拾遺》

【拼音名】GānLán

【別名】藍菜(《千金·食治》),西土藍(《本草拾遺》),包心菜、洋白菜(《中國蔬菜栽培學》),卷心菜、蓮花白、葵花白菜(《中國藥植圖鑒》)。

【來源】為十字花科植物甘藍的莖葉。

【原形態】二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全體具白粉。基生葉廣大,肉質而厚,倒卵形或長圓形,長15~40厘米。如牡丹花瓣樣,層層重疊,至中央密集成球形,內部的葉白色,包於外部的葉常呈淡綠色;莖生葉倒卵圓形,較小,無柄。花軸從包圍的基生葉中抽出,總狀花序,花淡黃色;萼片4,狹而直立,星袋形;花瓣4;4強雄蕊;罐蕊1。長角果呈圓錐形。花期5~6月。

【生境分布】全國各地有栽培。

【化學成份】

甘藍含葡萄糖蕓薹素和吲哚-3-乙醛。前者的含量在嫩葉為0.5~0.9%,老葉為0.05~0.2%。含酚類成分黃酮醇、花白甙和綠原酸,異硫氰酸烯丙酯,含硫的抗甲狀腺物質。這種抗甲狀腺物質在烹調加熱以後即消失。此外,含維生素U樣物質甚多,有治胃潰瘍痛的作用。

種子含脂肪油35%,異硫氰酸烯丙酮和異硫氰酸3-丁烯酯125毫克%,以及抗甲狀腺物質-5-乙烯基-2-硫代惡唑烷酮。此外,尚含多種氨基酸、甲硫氨基酸等。

【性味】《千金·食治》:"甘,平,無毒。"

【功能主治】

①《千金·食治》:"久食大益腎,填髓腦,利五臟,調六腑。"

②《本草拾遺》:"補骨髓,利五藏六腑,利苯節,通經絡中結氣,明耳目,健人,少睡,益心力,壯筋骨。治黃毒,煮作菹,經宿漬色黃,和鹽食之,去心下結伏氣。"

【摘錄】《*辭典》

甘藍《中華本草》

【出處】

出自1.《本草拾遺》。

2.《胡洽百病方》:甘藍,河東隴西多種食之。漢地甚少有。其葉長大厚,煮食甘美。經冬不死,春亦有英,其花黃,生角結子。子甚治人多睡。

3.《本草拾遺》:甘藍是西土藍,闊葉可食。

4.《綱目》:甘藍,亦大葉冬藍之類也。

【拼音名】GānLán

【英文名】stemandleafofCabbage

【別名】藍菜、西土藍。

【來源】

藥材基源:為十字花科植物甘藍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rassicaoleraceaL.var.capitataL.

【原形態】甘藍二年生草本。一年生莖肉質,無分枝;基生葉多數,紙質而柔嫩,葉片長圓狀倒卵形或近圓形,層層包裹,成球狀體、心狀體或扁圓形,重可達2-2.5kg,外層葉片淡藍綠色,被白粉,肉質葉片乳白色,長和寬達30cm,基部驟窄。二年生莖有分枝,具莖生葉,基生葉藍綠色,具白粉,質厚,葉片寬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全緣或邊緣具淺鋸齒,基部具淺耳;莖上部葉有明顯鋸齒,基部抱莖;最上部葉線形。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大;萼片4,黃綠色,光滑無毛,基部成囊狀;花瓣4,乳黃色,瓣片為寬橢圓狀卵形或長橢圓形,長18-19mm,先端鈍圓,基部具細長爪;雄蕊6,4長2短,長雄藍長10-11mm,短雄蕊長9-10mm;雌蕊1,子房圓柱形,花柱略細,柱頭膨大,具喙。長角果圓柱形,長6-9cm,具短喙。種子圓球形。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境分布】各地均有栽培,作為主要的蔬菜和飼料。

【栽培】多於復、秋季采收,鮮用。

【性狀】性狀鑒別莖肉質且短,扁平圓形或圓錐形,直徑10-40cm,被層層葉片包被。葉片自外層向內漸小,鮮時圓形、倒卵形或闊腎形,主脈較寬;外層葉片綠色或藍綠色,內層葉片乳白色,全綠或邊緣具淺鈍齒,質厚;幹燥葉片淡黃棕色,質薄。氣徽,味淡。

【化學成份】根含葡萄糖豆瓣菜素(gluconasturtiin)。全株含有11種葡萄糖異硫氰酸酯類(glucosinalates),其水解產物中有異硫氰酸烯丙酯(allylisothiocyanate),異硫氰酸-3-甲亞硫酰基丙酯(3-methylsulfinylpropylisothiocyanate),異硫氰酸-4-甲亞硫酰基丁酯(4-methylsulfinylbutylisothiocyanate),告伊春(goitrin)等。還含菜子甾醇(brassicasterol),22-去氫菜油甾醇(22-dehydrocampesterol)。種子有的含葡萄糖異硫氰酸酯量比全株高10倍。種子油中含大量的芥酸(erucicacid),亞油酸(linoleicacid)和亞麻酸(linolenicacid)。

【藥理作用】種子提取物有某些抑菌作用,全草幾無抗菌作用。其葉(加熱處理)應用於局部有刺激作用,可緩解膽疾痛。同屬植物B.oleraceaL.種子中所含的揮發油,性質與芥子油相似,對細菌、真菌及酵母菌有抗菌作用;有人報告,它的某些變種需在室溫中貯存幾天後,方有抗菌效力。也有報告其果皮中的黃色固體為抗菌成分。

【炮制】凈制:取去根甘藍,除掉不潔的外葉,洗凈用。

【性味】甘;平

【歸經】胃;腎經

【功能主治】清利濕熱;散結止痛;益腎補虛。主濕熱黃疸;消化道潰瘍疼痛;關節不利;虛損

【用法用量】內服:絞汁飲,200-300ml;或適量拌食、煮食。

【註意】胃有積滯者宜慎。止痛宜鮮品生用。

【各家論述】

1.《千金·食治》:久食大益腎,填髓腦,利五臟,調六腑。

2.《本草拾遺》:補骨髓,利五藏六腑,利關節,通經絡中結氣,明耳目,健人,少睡,益心力,壯筋骨。治黃毒,煮作葅經宿漬色黃,和鹽食之。去心下結伏氣。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甘藍相關圖片

甘藍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甘菊  下一个:甘木通>>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