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馬乳功效和作用

【出處】《本草經集註》

【拼音名】MǎRǔ

【來源】為馬科動物馬的乳汁。

【性味】

甘,涼。

①《別錄》:"冷。"

②《藥性論》:"無毒。"

③《本草拾遺》:"味甘,性冷利。"

【功能主治】

補血潤燥,清熱止渴。治血虛煩熱,虛勞骨蒸,消渴,牙疳。

①《別錄》:"止渴。"

②《唐本草》:"止渴療熱。"

③《隨息居飲食譜》:"功同牛乳而性涼不膩。補血潤燥之外,善清膽、胃之熱,療咽喉口齒諸病,利頭目,止消渴,專治青腿牙疳。"

④《泉州本草》:"治骨蒸、癆熱,消瘦。"

【用法用量】內服:煮沸。

【摘錄】《*辭典》

馬乳《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本草經集註》

【拼音名】MǎRǔ

【英文名】mare'smilk

【來源】

藥材基源:為馬科動物馬的乳汁。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quuscaballusorientalisNoack

采收和儲藏:收集哺乳雌馬的乳汁,鮮用或冷藏。

【原形態】馬,體格高大,骨骼肌發達,四肢強頸有力。體高1.27-1.60m,體重225-773kg。雌雄差異很大。馬頭面部狹長,耳小而尖,直立。鼻寬,眼大。從頭頂起沿頸背至肩胛,具有長毛即鬃毛。兩耳間垂向額部的長毛稱門鬃。身體余部皆被短而均勻的毛,毛部也有長的鬃毛。我國馬的品種較多,有蒙古、河曲、伊犁、三河、黑河等種,因品種不同,身體大小、毛色也有差異主要毛色有青毛、花毛、黑毛、栗毛等。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馬屬草原動物,善奔馳,草食。

資源分布:全國各地均有飼養。

【化學成份】每100g馬乳中含水分91g,蛋白質2.1g,脂肪1.1g,碳水化物6g,灰分0.4g,及溶菌酶(lysozyme)。

【藥理作用】馬乳含較高量的溶菌酶,達0.3-1.0mg/ml。溶菌酶對革蘭陽性細菌有殺菌作用,能水解N-乙酰胞壁酸和乙酰氨基脫氧葡萄糖間的β-1,4-糖苷鍵,使細胞壁破裂,造成細菌死亡。溶菌酶與抗生素合用有協同作用。溶菌酶尚有抗病毒作用,在人宮頸癌(HeLa)細胞被皰疹病毒感染的培養液中加入溶菌酶,有抑制細胞變性作用。溶菌酶也可抑制腺病毒的生長。此外,溶菌酶尚有抗血纖維蛋白溶解作用,參與間隙連接組織的修復和粘多糖的生物合成等。

【性味】吵甘;性涼

【歸經】心;脾經

【功能主治】養血潤燥;清熱止渴。主血虛煩熱;虛勞骨蒸;消渴;牙疳

【用法用量】內服:煮沸,125-250g。

【各家論述】

1.《別錄》:止渴。

2.《唐本草》:止渴療熱。

3.《隨息居飲食譜》:功同牛乳而性涼不膩。補血潤燥之外,善清膽、胃之熱,療咽喉口齒諸病,利頭目,止消渴,專治青腿牙疳。

4.《泉州本草》:治骨蒸、癆熱,消瘦。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馬乳相關圖片

馬乳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馬肉  下一个:馬桑根>>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