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紅莖黃芩功效和作用

【出處】始載於《中國植物誌》。

【拼音名】HónɡJīnɡHuánɡQín

【英文名】RedstemSkullcap

【別名】多子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紅莖黃芩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cutellariayunnanensisLevl

采收和儲藏:春季采收,鮮用或是曬幹。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根莖匍匐,密生須根;莖高30-35cm,直立或斜傾狀,鈍四棱形,具槽,常呈粉紅色或淡紅色,近幾無毛或略被短柔毛。葉通常3-4對;葉柄長5-12mm,腹凹背凸,被腺毛及柔毛,常為水紅色;葉片長卵形、卵圓形或橢圓狀卵圓形,長3-13cm,寬1.5-5.5cm,先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圓形,稀為楔形,邊緣疏生極不明顯的小齒或淺波狀或近全緣,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或水紅色,密生下凹腺點。花對生,排列成頂生或間有少數腋生的長9-15cm的總狀花序;總花梗長2.5-3.5mm,與序軸均淡紅色,密被微柔毛及具腺柔毛;苞片退化;花萼紫紅色,長約2mm,果時增大,長約3mm,外被微柔毛,盾片開展,半圓形,高1.5mm,果時高達4mm;花冠於冠冠筒長1-1.2cm,前方基部曲膝狀向上漸增大,冠檐二唇形,上唇盔狀,兩側裂片卵圓形;二強雄蕊,花絲扁平,中部以下被纖毛;花盤肥厚,前方呈指狀伸長且超過子房;花柱細長,子房光滑。小堅果成熟時暗褐色,三棱狀卵圓形,具瘤。花期4月,果期5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山地林下或山谷溝邊。

資源分布:分布於四川、雲南。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涼血解毒。主眩暈;目亦腫痛;翳障遮睛;肺熱咯血;暑熱煩渴;癰瘡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株有清火明目的功能。用於目熱、生翳、發熱。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紅莖黃芩相關圖片

紅莖黃芩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紅接骨草  下一个:紅荊芥>>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