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火索麻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HuǒSuǒMá

【別名】假芝麻、癩皮樹、火索木、坡皮麻、鞭龍

【來源】梧桐科山芝麻屬植物扭蒴山芝麻HelicteresisoraL.,以根入藥。秋冬采集,切碎曬幹。

【性味】辛、微苦,溫。

【功能主治】解表,理氣止痛。用於感冒發熱,慢性胃炎,胃潰瘍,腸梗阻。

【用法用量】0.5~1兩。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火索麻《*辭典》

【出處】廣州部隊《常甩中草藥手冊》

【拼音名】HuǒSuǒMá

【別名】大麻樹、黎仔麻木(《中國藥用植物綱要》),癩皮樹(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梧桐科植物扭蒴山芝麻的根。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幹。

【原形態】灌木,高約2~3米;嫩枝被星狀茸毛。葉互生,卵形,長10~12厘米,寬7~9厘米,先端有不規則的分裂,基部圓或斜心形,邊緣有鋸齒,兩面都有毛,5出脈;葉柄被茸毛;托葉線形,早落。聚傘花序腋生,常2~3個簇生,長達2厘米;小苞片鉆形;花紅色或紫色,徑3.5~4厘米;萼通常4~5淺裂,裂片三角形,2唇狀;花瓣不等大,前面2片較大,斜鐮刀形;雄蕊10枚;不育雄蕊5枚;子房略具乳頭狀突起,受粉後螺旋狀。蒴果圓柱形,螺旋狀扭曲,成熟時黑色,先端銳尖,長5厘米,寬7~9毫米,初時被星狀柔毛,後逐漸脫落。花期4~10月。

【生境分布】生於幹旱曠野、山坡、丘林的灌木叢中。分布廣東、廣西、雲南等地。

【性味】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淡微苦,平。"

【功能主治】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行氣止痛,治慢性胃炎,胃潰瘍。"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

【摘錄】《*辭典》

火索麻《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拼音名】HuǒSuǒMá

【英文名】RootofTortedfruitScrewtree

【別名】買買劉才、野芝麻、麻紐塞、扭索麻。

【來源】

藥材基源:為梧桐科植物火索麻。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elicteresisoraL.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洗凈,切片曬幹。

【原形態】火索麻灌木,高達2m。小枝被星狀茸毛。葉互生,葉柄長8-25mm,被柔毛;托葉條形,長7-10mm,早落;葉片卵形,長10-12cm,寬7-9cm,先端短漸尖並常具小裂片,基部圓形或斜心形,邊緣具鋸齒,上面被星狀短柔毛,下面密被星狀短柔毛;基生脈5條。聚傘花序腋生,常2-3個簇生,長達2cm;小苞片鉆形,長7mm;花紅色或紫紅色,直徑3.5-4cm;萼長17mm,通常4-5淺裂,裂片三角形且排成二唇狀;花瓣5,不等大,前面2枚較大,長12-15mm,斜鐮刀形;雄蕊10,退化雄蕊5,與花絲等長;於房略具乳頭狀突起,授粉後螺旋狀扭曲。蒴果圓柱狀,螺旋狀扭曲,成熟時黑色,長5cm,寬7-9mm,先端稅尖,並具長喙,初被星狀柔毛,後逐漸脫落。種子細小,直徑小於2mm。花期4-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00-580m的草坡和丘陵或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海南、雲南等地。

【化學成份】根含葫蘆苦素(cucurbitacin)B,異葫蘆苦素(isocucurbitacin)B;根、根莖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白樺脂酸(betulicaicd),齊墩果酸(oleanolicacid),胡蘿蔔甙(daucosterol),3β,27-二乙酰氧基-羽扇豆-20(29)-烯-28-酸甲酯[3β,27-diacetoxy-lup-20-(29)-en-28-oicacidmethylester]。果實含a-香樹脂醇(a-amyrin),β-香樹脂醇(β-amyrin),羽扇豆醇(lupeol),無羈萜(friedelin)及蒲公英賽酮(taraxerone)。葉含三十四烷酸三十四烷酸酯(tetratriacontamyl-tetratriacontanoate)。火索麻還含薯蕷皂甙元(diosgenin)及1,4-二氫-4-氧代-2-喹啉已酸(1,4-dihydro-4-oxo-2-quinolinehexanoicacid,malalyamine)。

【性味】辛;苦;平

【歸經】胃經

【功能主治】理氣止痛。主慢性胃炎;胃潰瘍;腸梗阻;腸炎腹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

【各家論述】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行氣止痛,治慢性胃炎,胃潰瘍。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火索麻相關圖片

火索麻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火繩樹  下一个:火炭母草>>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