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百花錦蛇功效和作用

【別名】金錢白花蛇[廣西]

【來源】遊蛇科動物百花錦蛇Elaphemoellendorffi(Boettger)的初生幼蛇加工環繞成圓盤狀者。

【功能主治】搜風勝濕,定搐搦,強腰膝。用於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筋脈拘急,濕痹不仁、骨節疼痛,麻風疥癬。

【用法用量】0.8~1.5錢。

【註意】陰虛血少、內熱生風者慎用。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百花錦蛇《中華本草》

【出處】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誌》。

【拼音名】BǎiHuāJǐnShé

【英文名】LittleMultibandedKrait

【別名】白花蛇、花蛇、菊花蛇

【來源】

藥材基源:為遊蛇科動物百花錦蛇除去內臟的全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laphemoellendorffi(Boettger)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捕捉。①餅蛇:剖腹去內臟,以頭為中心,卷成圓盤狀,用竹3根,交叉橫穿蛇身,使之固定,烘幹。②盤蛇:從頭一尾端剖腹,去骨臟,用刺刀將接近脊椎骨處兩邊的肋骨割斷,然後將蛇體展開攤平,以頭為中心,卷成圓盤形,每一圈之間用線縫合起來,用竹片撐開,烘幹。

【原形態】百花錦蛇,全長可達2m。頭呈梨形,與頸明顯區別,頭背赭紅色,背部灰綠色,正中有紅棕色鑲黑邊的大斑塊29-32個,體側色斑較小,與正脊交錯排列;尾背有紅棕與橘紅色橫玟11-13個,相間排列。眶前鱗1(2),眶後鱗2;顳鱗2(3)+3(4);上唇鱗4-2-3或3-3-3式,少數5-2-2式。背鱗25(27)-27(25)-19(21)行,除最外2行平滑,余均具弱棱;腹鱗267-292,肛鱗2分,尾下鱗80-102對。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活於海拔50-300m的石山區及山石腳、田壩、草叢中。行動迅速,以鼠類為食。

資源分布:分布於廣東、廣西。

【性狀】

性狀鑒別,本品呈圓盤形。頭居中長圓形,頭背赭紅色。口有細牙,體背面具有3行略呈六角形的大斑塊,斑塊邊緣藍色或藍黑色,中央褐綠色。尾背部具赭紅色環。餅固定的餅蛇則缺竹條。盤蛇呈平板狀,體扁薄,直徑30cm以上,背鱗呈菱形,4.8-5.8cm,寬3.4-4.0mm;鱗片半部邊緣整齊,下半部不齊鱗片有弱棱,前有1對端窩,類圓形,鱗片透明無色,表面平滑光滑。氣腥,味鹹。

顯微鑒別,分末特征:淡黃色。角質鱗片眾多,大多破碎。一種無色,表面有同方向、交錯排列的條紋,密度在50條/mm左右,尚隱約可見同向極細密小條紋飾;另一種鱗片碎片布滿黃褐色斑點,條斑不明顯。另可見骨碎片、橫紋肌纖維碎片。

鱗片置掃描電鏡下觀察,具縱條狀溝紋,形似人大腦皮層,成溝回狀。

【化學成份】

蛻皮含大量骨膠原(collagen),由多種氨基酸組成,含多種不飽和脂肪酸,以C20:4、C24:1脂肪酸為主。

肌肉含蛋折質、肽類、氨基酸、脂肪。

腦含促黃體激素釋放因子(luteinizinghormonereleasingfactor),促黃體激素(luteotropichormone),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hormone)。

甲狀腺含單碘酪氨酸脫碘酶(monoiodotyrosinedeiodinase),碘(iodine),甲狀腺素(thyroxine)。

紅細胞含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肌醇(inositol),多磷酸鹽(polyphosphate)2,3-二磷酸甘油酸酯(2,3-diphosphoglycerate)。

【性味】味甘;鹹;性溫

【歸經】肝;腎經

【功能主治】搜風除濕;通經活絡;止痛定驚。主中風半身不遂;口眼斜;筋脈拘急;風濕疼痛;肌膚單板機木不仁麻風疥癬;小兒驚風;破傷風

【用法用量】內服:浸酒,20-30ml。

【註意】陰虛血少,內熱生風者慎服。

【各家論述】《中國藥用動物誌》:蛇肉有搜風勝濕,通經活絡、定驚、強腰膝之功能。主治半身不遂、口眼喎斜、筋脈拘急,濕痹不仁,骨節疼痛,麻瘋疥癬,小兒驚風和破傷風等癥。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百花錦蛇相關圖片

百花錦蛇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百合子  下一个:百解馬兜鈴>>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