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棘胸蛙功效和作用

【出處】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誌》。

【拼音名】JíXiōnɡWā

【英文名】toad

【別名】山雞;山蛙;石板蛙

【來源】

藥材基源:為蛙科動物棘胸蛙除去內臟的全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anaspinosaDavid.

采收和儲藏:捕捉棘胸蛙可於夜晚用於燈光照明捕捉,越冬期內可挖洞捕捉,在水內時可用拉網牽捕。加工時洗凈去內臟、剝皮,可鮮用;也可冷凍貯存或腌制。

【原形態】棘胸蛙,體長100-120mm,體粗壯;頭寬而扁,吻棱不顯,鼻孔在吻眼之間或略近眼,眼間距略小於鼻間距或相等;鼓膜不顯,僅隱約可見;犁骨齒斜置,左右不相遇。雄蛙前肢特別粗壯指趾端膨大成圓球形,指略扁平,指側有厚緣膜;指長順序3,1,4,2;關節下瘤及掌突均發達,內跖突細長,無外跖突。後肢肥碩,脛跗關節前達眼部,左右跟部僅相遇或稍重叠,跗褐明顯,跨間全蹼,長1,5趾的遊離緣有緣膜。皮膚粗糙,雄蛙背部有許多窄長疣,多成行排列而不規則,此外還有小圓疣滿布在頭、軀、四肢的背面及體側,體側的最為明顯,雌蛙背部有分散的小圓疣;顳褶極顯著;兩眼後端有橫置的膚溝。雄蛙前肢極粗壯,第1指基部粗大,內側3指均有黑刺;胸部布滿分散的大刺疣,疣基部隆起,中央有顯著的角質黑刺,咽部有時也有黑刺。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習居於山溪之洄水坑下或其附近的水塘內石上。

資源分布: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栽培】

生活習性,喜棲息於山間溪流或水塘的洞穴中並宜於巖邊多灌木、草叢的安靜環境。最適溫度為12--26℃。棘胸蛙彈跳力強,可高達1m左右,傍晚出洞活動、覓食,活動範圍在洞穴的20-25m關徑之內,深夜即返回洞中對天氣變化敏感,在悶熱、幹燥、氣壓較低的夜晚,或暴風雨來臨之前,紛紛出洞。由低處向高處遷移,且伴有雄壯的叫聲,人們可借此預報天氣變化。有防冬眠習性,一般在霜降後開始冬眠,到來年驚蟄前後復蘇。雄性個體較大,可達750g左右,雌性個體不,約590g,每年4-9月為繁殖季節,5-7月為盛期,屬1年多次產卵類型,產卵數量隨個體大小,水溫及性腺發育狀況而差異群體產卵大致分3批:第1批4月下旬;第2批為5月底至6月初;第3批為7月上旬至8月。

養殖技術,棘胸蛙的繁殖和飼養持與蛤士蟆基本相似。

【性味】味甘;性平

【歸經】入肺、胃、腎三經

【功能主治】滋補強壯。主小兒疳積;贏瘦;病後虛弱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100-120g。

【各家論述】《中國藥用動物誌》:有滋補強壯的功效。主治小兒癆瘦,疳積,病後虛弱等。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棘胸蛙相關圖片

棘胸蛙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棘豆根  下一个:棘葉>>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