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假耬鬥菜功效和作用

【出處】《西藏常用中草藥》

【拼音名】JiǎLóuDòuCài

【別名】小葉假耬鬥菜(《陜甘寧青中草藥選》),葉矛對鉤(藏名)。

【來源】為毛茛種植物假耬鬥菜的葉。8~9月采收。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根狀莖長,上部有逐年宿存的葉柄密集成叢。葉多數,均基生,為2回3出復葉,無毛;小葉深裂,小裂片倒披釬形;葉柄長2.5~11厘米,花莖高3~18厘米;苞片2,生於花下0.3~3.3厘米處,披針形;花單個頂生,直徑2.8~5厘米;萼片5,堇色或淡紫紅色,倒卵形,長1.4~2.5厘米;花瓣5,黃色,狹倒卵形,長約5毫米;雄蕊多數;退化雄蕊不存;心皮5~7。蓇葖果直立,長0.9~1.2厘米,具網狀脈。

【生境分布】多生於高山的多石礫山坡或石崖上。分布西藏、雲南、四川、青海、甘肅等地。

【性味】《西藏常用中草藥》:"性寒,味苦澀。"

【功能主治】

①《西藏常用中草藥》:"去瘀,止血,鎮痛。用於下死胎,子宮出血。"

①《陜甘寧青中草藥選》:"活血儆瘀,止痛止血。治跌打損傷,拔除異物,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外用:研末撒。

【摘錄】《*辭典》

假耬鬥菜《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藥》

【拼音名】JiǎLóuDòuCài

【英文名】leafofLittelleafParaquilegia

【來源】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假耬鬥菜的葉或地上部分。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araquilegiamicrophylla(Royle)Drunmm.EtHutch.[IsopyrummicrophyllumRoyle]

采收和儲藏:7-8月采收,洗凈泥沙,除去殘葉、枯枝,晾幹。

【原形態】假耬鬥菜,多年生草本,全株無毛。根狀莖細圓柱形或近紡錘形,粗2-6mm。葉基生;葉柄長2.5-11cm;通常為一至二回三出復葉;葉片長1.2-3cm,一回裂片具細長柄,小葉寬菱形或腎狀寬菱形,長5-8mm,寬5-10mm,3深裂,深裂片再2-3細裂,末回裂片倒披針形、橢圓狀倒披針形或線形,寬0.5-2mm。花葶1-3,長3-18cm;苞片2,生於花下3-33mm處,對生或近對生,倒披針形,長4-12mm,基部有膜質鞘;花兩性,直徑2.8-5cm;萼片5,花瓣狀,淡堇色或淡紫紅色,偶為白色,倒卵形或橢圓狀倒卵形,長1.4-2.5cm,寬0.9-1.5cm,先端近圓形;花瓣5,小,倒卵形或卵狀長圓橢圓形,長約5mm,先端微凹,下部淺囊狀;雄蕊多數,長4-7mm,花絲狹線形,花藥長0.8-1mm;心皮5-8,無毛。蓇葖果,長6-11mm,喙短,長約2mm。種子狹卵球形,長1.3-1.8mm,褐色,一側有狹翅。花期6-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700-5200m的高山山地石壁或巖石上。

資源分布:分布於甘肅、青海、新疆、四川、雲南、西藏。

【性狀】性狀鑒別葉多皺縮,灰綠色至黃色,展平後呈心形至菱形,長0.4-1.5cm,寬0.4-1.9cm;3全裂,中間裂片菱形,側裂片斜扇形,每裂片再2-3細裂;葉柄長。質脆,體輕。氣微,味辛、苦、澀。

【性味】味苦;澀;性寒

【歸經】肝;腎;脾經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斂瘡止血。主跌打損傷;經閉;痛經;外傷出血;金瘡;傷口久不愈合;崩漏下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研末,0.3-0.6g,每日2次。外用:適量,搗爛敷。

【註意】孕婦忌用。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假耬鬥菜相關圖片

假耬鬥菜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假連翹葉  下一个:假木豆>>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