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蜈蚣旗根功效和作用

【出處】《浙江天目山藥植誌》

【拼音名】WúGōnɡQíGēn

【來源】為巖蕨科植物耳羽巖蕨的根莖。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15~35厘米。根莖短而直立,密被鱗片。葉叢生;葉柄長5~10厘米,赤褐色,有關節,葉柄及葉軸被毛及鱗片,鱗片淡褐色,披針形。葉片狹披針形至線形,長10~25厘米,寬2~4厘米,羽狀分裂;羽片長矩圓狀披針形,常呈鐮刀狀彎曲,長1~2.5厘米,寬3~7毫米,先端鈍,基部斜模形,上方耳狀,無柄,全緣。波狀或有鈍齒,兩面多少被毛,下面並有狹長鱗片,孢子囊群圓形,近羽片邊緣一行著生;囊群蓋碗形,不整齊淺裂;孢子囊球形,有細弱柄。

【生境分布】生於溝邊陰濕的巖石上。分布浙江、江西、湖北、山東、河南、山西、河北、遼寧、吉林、臺灣等地。

【功能主治】《浙江天目山藥植誌》:"治傷筋,鮮蜈蚣旗根莖加蛇葡萄根共搗爛,加酒糟或黃酒做成餅,烘熱,包敷傷處。每日換一、二次。"

【摘錄】《*辭典》

蜈蚣旗根《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出處】出自《浙江天目山藥植誌》

【拼音名】WúGōnɡQíGēn

【英文名】RhizomeofPolystichum-likeWoodisa

【來源】

藥材基源:為巖蕨科植物耳羽巖蕨的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WoodsiapolystichoidesEaton.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凈,鮮用。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15-35cm。根莖短而直立,密被鱗片。葉叢生;葉柄長5-10cm,赤褐色;有關節,葉柄及葉軸被毛及鱗片,鱗片淡褐色,披針形。葉片狹披針形至線形,長10-25cm,寬2-4cm,羽狀分裂;羽片長矩圓狀披針形,常呈鐮刀狀彎曲,長1-2.5cm,寬3-7mm,先端鈍,基部斜楔形,上方耳狀,無柄,全緣,波狀或有鈍齒,兩面多少被毛,下面並有狹長鱗片。孢子囊群圓形,近羽片邊緣一行著生;囊群蓋碗形,不整齊淺裂;孢子囊球形,有細弱柄。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50-2700m的山坡林下石上或山谷石縫中。

資源分布:分布東北、華北、西北、華東(除江蘇)及湖北、河南、湖南、四川、雲南等地。

【性味】微苦;平

【歸經】肝;脾經

【功能主治】舒筋活絡。主筋傷疼痛;活動不利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浙江天目山藥植誌》:治傷筋,鮮蜈蚣旗根莖加蛇葡萄根共搗爛,加酒糟或黃酒做成餅,烘熱,包敷傷處。每日換一、二次。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蜈蚣旗根相關圖片

蜈蚣旗根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蜈蚣七  下一个:蜈蚣藤>>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