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YánQī
【別名】竹節七、小萬年青、白馬分宗
【來源】百合科開口箭屬植物劍葉開口劍TupistraensifoliaWangetTang,以根狀莖入藥。夏秋采,洗凈切片,曬幹。
【性味】苦、微甘,寒。有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活血止痛。用於喉炎,扁桃體炎,腎炎水腫;外用治骨折腫痛,瘡癤,跌打損傷,腰痛。
【用法用量】1錢。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備註】(1)同屬多種植物的根狀莖含有強心甙,常具毒性,應用時要特別當心。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巖七《中華本草》
【出處】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拼音名】YánQī
【英文名】all-grassofLobedleafWinghead
【別名】爬巖夕、小銅錘、大樹小黑牛、石蓮青
【來源】
藥材基源:為川續斷科植物裂葉翼首花的根及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terocephalusbretschncideri(Batalin)Pritz[ScabiosabretschneideriBatal.]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洗凈,曬幹或鮮用。
【原形態】裂葉翼首花,多年生草本,高30cm。疏被卷伏毛;根圓柱頭狀,頂端多頭,每頭生一葉叢。葉密集叢生成蓮座狀,對生;葉柄長3-12cm;葉長圓狀披針形或倒針形,長5-20cm,一至二回羽狀深裂至全裂,裂片線形或倒披針形,小裂片先端急尖,兩面疏被柔毛,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花莖高約30cm,無葉,疏被白以卷寬線形,被極短毛;苞片極窄小,線狀倒披針形,長約5mm;花萼全裂,成8條棕褐色剛毛狀,長約為花冠之半,花冠淡粉色至紫紅色,筒狀,長12mm,密被長柔毛,裂片4,最上一片稍大;雄蕊4,外露甚多;子房下位,包於籃狀長毛小總苞內,柱頭頭狀。瘦果橢圓形,長4mm,先端漸狹成喙狀,具8條脈紋,宿萼剛毛狀。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1600-3400m的山地巖石縫中或林下草坡上。
資源分布:分布於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性味】味辛;苦;性溫;小毒
【功能主治】疏風清熱;活血止痛。主外感風熱;發熱頭痛;咳嗽;咽喉腫痛;跌打損傷;骨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帶根全草:有祛風除濕、活血祛瘀、止痛的功能,用於感冒發燒,及各種傳染病所引起的熱癥。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