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薜荔根功效和作用

【出處】《福建中草藥》

【拼音名】BìLìGēn

【來源】為桑科植物薜荔的根。隨時可采。曬幹備用。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舒筋通絡。治頭痛眩暈,關節風濕痛,產後風。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兩。

【摘錄】《*辭典》

薜荔根《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福建中草藥》

【拼音名】BìLìGēn

【來源】

藥材基源:為桑科植物薛荔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FicuspumilaL.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鮮用或曬幹。

【原形態】常綠攀援或匍匐灌木。葉二型;營養枝上生不定根,攀援於墻壁或樹上,葉小而薄,葉片卵狀心形,長約2.5cm,膜質,基部稍不對稱,先端漸尖,葉柄很短;繁殖枝上無不定根,葉較大,互生,葉柄長5-10mm;托葉2,披針形,被黃色絲狀毛;葉片厚紙質,卵狀橢圓形,長5-10cm,寬2-3.5cm,先端急尖至鈍形,基部圓形至淺心形,全緣,上面無毛,下面被黃色柔毛;基出脈3條,側脈4-5對,在表面下陷,背面突起,網脈蜂窩狀。花序托單生於葉腋,梨形或倒卵形,長3-6cm,寬3-5cm,頂部截平,略其短鈍頭或為臍狀突起,基部有時收縮成一短柄,幼時被黃色短柔毛,成熟時綠帶淺黃色或微紅,基生苞片宿存,密被長柔毛;雄花和癭花同生於一花序托內壁口部,多數,排成數行,有梗,花被片2-3;雄蕊2,花絲短;癭花具梗,花被片3,花柱側生;雌花生於另一植株花序托內壁,花梗長,花被片4-5。瘦果近球形,有粘液。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曠野樹上或村邊殘墻破壁上或石灰巖山坡上。

資源分布:分布於華東、中南、西南等地。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舒筋通絡。主風濕痹痛;坐骨神經痛;腰肌勞損;水腫;瘧疾;閉經;產後瘀血腹痛;慢性腎炎;慢性腸炎;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鮮品加倍。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薜荔根相關圖片

薜荔根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薜荔  下一个:薜荔汁>>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