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箭桿風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JiànGǎnFēnɡ

【別名】山姜、九姜連、華良姜

【來源】姜科山姜屬植物華山姜AlpiniachinensisRosc.,以根狀莖入藥。夏季采挖,洗凈曬幹。

【性味】辛,溫。

【功能主治】止咳平喘,散寒止痛,除風濕,解瘡毒。用於風寒咳喘,胃氣痛,風濕關節疼痛,跌損瘀血停滯,月經不調,無名腫毒。

【用法用量】0.5~1兩,水煎服或作酒劑或搗爛外敷。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箭桿風《*辭典》

【出處】《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

【拼音名】JiànGǎnFēnɡ

【別名】山姜、假砂仁

【來源】為姜科植物箭桿風的根莖。全年可采。

【原形態】多年生常綠草本,高可達1米,全株有生姜氣味。根莖橫走,節上生有須根。嫩芽粉紅色,稈直立。葉互生,深綠色,背面葉脈隆起。稈頂開白色小花,有紅色斑點。蒴果,橢圓形,鮮紅色,內有種子數個,揉之有生姜氣味。花期夏季。果熟期冬季。

【生境分布】生於溪邊、山谷林下較肥沃的地方。分布我國東南部。

【性味】辛微苦,溫。

【功能主治】除濕消腫,行氣止痛。治風濕痹痛,胃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3~1兩。外用:煎水熏洗。

【附方】治產後風痛:箭桿風、過江龍、檳榔鉆、血風藤、血黨、五指牛奶、石菖蒲、小鉆(各適量),煎水熏洗患處。

【摘錄】《*辭典》

箭桿風《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

【拼音名】JiànGǎnFēnɡ

【英文名】RhizomeofDwarfGalangal

【別名】山姜、小發散、行桿、竹節風

【來源】

藥材基源:為姜科植物花葉山姜的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lpiniapumilaHook.f.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除去莖葉,洗凈,鮮用或切片曬幹。

【原形態】花葉山姜,多年生草本。根莖平臥。無地上莖。葉2-3片一叢自根莖生出;葉柄長約2cm;葉舌短,2裂;葉鞘紅褐色;葉片橢圓形、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達15cm,寬約7cm,先端漸尖,基部急尖,上面綠色,葉脈處顏色較深,其他部位較淺,下面淺綠色;兩面均無毛;總狀花序自葉鞘間抽出,苞片遲落;花萼管狀,長1.3-1.5cm,先端具3齒,紫紅色,被短柔毛;花冠白色,管長約1cm,裂片長圓形,鈍,較花冠管稍長,側生退化雄蕊鉆狀,長3-4m;唇瓣卵形,長約1.2cm,先端短2裂,反折,邊緣具粗鋸齒,白色,有紅色脈紋;花藥長5-8mm;花絲長5-10mm;腺體2枚,披針形,長2mm,先端急尖;子房被絹毛。果球形,徑約枚,披針形,長2mm,先端急尖;子房被絹毛。果球形,徑張1cm,先端有長約1cm的花被殘跡。花期4-6月,果期6-11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500-1100m的山谷陰濕之處。

資源分布:分布於湖南、廣東、廣西和雲南等地。

【性味】味辛;微苦;性溫

【歸經】脾;胃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行氣止痛。主風濕獸痛;腹瀉;胃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煎水熏洗;或鮮品搗敷。

【附方】洽產後風痛:箭桿風、過江龍、擯榔鉆、血風藤、血黨、五指牛奶、石菖蒲、小鉆(各適量),煎水熏洗患處。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箭桿風相關圖片

箭桿風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箭刀草  下一个:箭桿七>>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