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毛刺果藤功效和作用

【出處】始載於《廣東植物誌》。

【拼音名】MáoCìGuǒTénɡ

【英文名】rootofPilousButtneria

【別名】野枇杷藤、粗毛刺果藤。

【來源】

藥材基源:為梧桐科植物粗毛刺果藤的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yttneriapilosaRoxb.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曬幹。

【原形態】粗毛刺果藤木質纏繞藤本。小枝幹時深褐色,初被星狀毛,後幾無毛。葉互生;葉柄長12-15cm,被毛;托葉條形,長約14mm,早落;葉片圓形或心形,長14-24cm,寬13-21cm,先端鈍或短尖,基部心形,邊緣有細鋸齒,且常有3-5淺裂,兩面均被淡黃褐色星狀柔毛及硬毛,下面尤多,基生脈7條。聚傘花序排成傘房狀,腋生,具少數花;花梗柔弱,長約2.5mm;萼片5,長3,外面有毛,內面無毛;花瓣5片,凹陷,4裂,裂片鈍;具藥的雄蕊5,與花瓣對生,退化雄蕊5,下面連合,長約1.5cm;子房圓球形,有乳頭狀突起。蒴果圓球形,黃色而略帶紅色,密被有分枝的錐尖狀軟刺,直徑約2cm,刺長4-6mm。種子卵形,長5mm,黃色並具褐色斑點。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550-1000m的雜木林緣。

資源分布:分布於雲南南部。

【性狀】性狀鑒別莖藤圓柱形,小枝深褐色,被星狀毛,或無毛。葉圓形或心形,長14-24cm,寬13-21cm,頂端鈍或短尖,基部心形,有基生脈7條,邊緣有粗鋸齒,且常有3-5淺裂,兩面均被淡黃褐色星狀柔毛及硬毛,尤以背面為多。葉柄長12-15cm,被毛,托葉條形,長約14mm,早落。

【性味】味微苦;性微溫

【歸經】肝經

【功能主治】祛風濕。主風濕痹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莖、葉:用於風濕病。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毛刺果藤相關圖片

毛刺果藤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毛車藤  下一个:毛翠雀花>>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