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蛇王藤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ShéWánɡTénɡ

【別名】雙目靈

【來源】西番蓮科西番蓮屬植物蛇王藤PassifloracochinchinensisSpreng.,以全株入藥。全年可采,洗凈切碎,曬幹。

【性味】辛、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於毒蛇咬傷,胃、十二指腸潰瘍;外用治瘭疽,瘡癰。

【用法用量】0.3~1兩;外用適量,鮮葉搗爛敷患處。蛇傷除內服外,同時敷傷口周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蛇王藤《*辭典》

【出處】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拼音名】ShéWánɡTénɡ

【別名】雙目靈、治蛇靈(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西番蓮科植物蛇王藤的全草。

【原形態】草質藤本,長達數米。莖無毛,稍呈壓扁狀,嫩莖圓柱形,腋生卷須。葉對生或近對生,革質,矩圓形,長6~14厘米,寬2~6厘米,先端圓形或微缺,基部圓形或鈍,全緣,下面有腺點及短柔毛;葉柄上端有長圓形腺體2個。花兩性,白色,直徑3.5~5厘米,1~2朵腋生;花梗長2.5~4.5厘米;苞片及小苞片極小,線形,基生;萼裂片5,狹長圓形,外被疏柔毛;花瓣5,長圓形;副花冠由許多絲狀裂片組成,青紫色或黃色,長1.2~1.5厘米;雄蕊5,花絲合生,緊貼蜂蕊柄,花藥長圓形;子房密被柔毛,花柱3枚。漿果近球形,直徑1.2~2厘米,粉綠色。種子灰黃色,扁平,有小窩孔。花期1~4月。

【生境分布】生於山坡、丘陵的灌木叢中或林谷中。分布廣東、廣西等地。

【性味】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辛苦,涼。"

【功能主治】

①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治毒蛇咬傷,癤腫。"

②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解毒,健胃。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瘭疽,瘡癰。"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2~1兩。外用:搗敷。

【摘錄】《*辭典》

蛇王藤《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拼音名】ShéWánɡTénɡ

【英文名】HerbofCochinchinaPassionflower

【別名】雙目靈、治蛇靈、蛇王。

【來源】

藥材基源:為西番蓮科植物蛇王藤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assifloramoluccanaReinwexBl.var.teysmanniana(Mia)Wilde[P.cochinchinensisSpreng.;P.chinensisSweet;P.hainanenesisLeafl.]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鮮用或曬幹

【原形態】草質藤本,莖稍具棱,長達數米。卷須纖維,腋生。葉互生或近對生;葉柄長6-15mm,被疏柔毛,頂端有腺體2個;葉片長圓形或有時線形,長4-14cm,寬1-6cm,上面無毛,光亮,下面具腺點或有時被柔毛;全緣。花兩性;聚傘花序常退化僅具1-2朵,苞片和小苞片極小,線形;花白色,5數,直徑3.5-5cm;花梗長2.5-4.5cm;花瓣長圓形,比萼片短;副花冠由許多線形裂片組成,排成2輪,青紫色或黃色;雄蕊花絲分離;子房近無毛,花柱3,分離。漿果卵形或近球形,直徑1-2cm,粉綠色。種子多數,灰黃色,偏平,有小窩孔。花期1-4月,果期5-8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50-300m的濕潤林緣或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廣東、海南及廣西等地。

【化學成份】含有機酸:琥珀酸(succinicacid),蘋果酸(malicacid),枸櫞酸(citricacid),灑石酸(tartaricacid);微量元素:鈣、鎂、錳、鋁、銅、鐵、鈦、鍶、鋇、鉛、硼;以脯氨酸(proline)為主的氨基酸。還可能含膽堿(choline),柚皮甙(naringin),芹菜素-7-O-葡萄糖甙(apigenin-7-O-glucoside)[1]

【性味】味辛;苦;性平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胃止痛。主毒蛇咬傷;瘡腫癰癤;胃和十二指腸潰瘍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1.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

2.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解毒,健胃。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蛇王藤相關圖片

蛇王藤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蛇蛻  下一个:蛇眼草>>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