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SuìHuāShéGū
【別名】地荔枝
【來源】
藥材基源:為蛇菇科植物穗花蛇菇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alanophoraspicataHayata[Poly-plethiaspicata(Hayata)Nakai]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挖,除去泥土、雜質,鮮用或曬幹。
【原形態】草本,高8-18cm。根莖紅色至棕紅色,分枝或不分枝,分枝時呈倒卵形,不分枝時呈不規則球形,長3.5-5cm,直徑2.5-3cm,表面密被顆粒狀粗疣瘤,並有明顯淡紅色或淡黃色星芒狀皮孔,頂端的裂鞘4-6裂。花莖長1-9cm;鱗狀苞片肉質,通常對生,內凹,長1.5-2.5cm,寬達1cm,多少抱著花莖。花雌雄異株(序);雄花序呈穗狀,綠色帶紅色,後漸呈紫紅色,長4.5-12cm,雄花疏生,無梗,黃色,花被裂片6,不等大,其中、上、下(花被)裂片各1枚,側(花被)裂片4,較小,聚藥雄蕊近圓盤狀,花藥短裂,藥室多數;雌花序紅色,卵形或長圓狀圓柱形,長3-6.5cm,直徑1.5-2.5cm,先端鈍或近銳尖,子房近球形,著生於附屬體基部,花柱絲狀,比子房長2-3倍,附屬體呈長棍棒狀,長達lmm,先端平坦或稍突起,基部纖細。花期8-12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700-2400m的山谷闊葉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江西、臺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地。
【性味】苦;微澀;性涼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清熱解毒。主肺熱咳嗽;吐血;腸風下血;血崩;風熱癍疹;腰痛;小兒陰莖腫;痔瘡;疔瘡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