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野葡萄根功效和作用

【出處】《分類草藥性》

【拼音名】YěPúTɑoGēn

【來源】為葡萄科植物秋葡萄或刺葡萄的根。9~10月采收。

【原形態】

①秋葡萄

落葉藤本,莖粗壯;幼枝帶紫紅色,具羊毛狀細毛及黑褐色腺狀剛毛;冬芽卵形,先端鈍圓。葉互生,卵圓形,長10~20厘米,寬幾相等。先端具不明顯的3淺裂,基部深心形,邊緣有淺鋸齒,齒端具刺,上面暗綠色,沿脈有稀毛或無毛,下面密生灰色或灰褐色絨毛,脈上並有腺毛;葉柄長5~8厘米,亦密生細絨毛及腺狀剛毛。圓錐花序,與葉對生,較葉為長;萼5裂;花瓣5:雄蕊5,花絲著生於花盤基部;子房上位,2室,花柱短,圓錐形。漿果黑色,直徑約1厘米。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長於低的山坡及溝谷兩旁濕潤處,常蔓延在灌木上。分布河南、陜西、湖北、貴州、四川、江蘇等地。

②刺葡萄,又名:千斤藤、山葡萄。

落葉藤本。枝條粗壯,黃褐色,無毛,老枝外皮成長片剝落,淡褐色,幼枝密生粗壯銳刺;刺直立或尖端彎曲,長3~4毫米。單葉互生,葉片堅紙質,闊卵形至卵狀圓形,長9~12厘米,寬7~11厘米,先端漸尖或短尖,有時具不明顯的3淺裂,基部心形,邊緣的鋸齒微波狀,齒端突出,側脈直達葉齒,上面綠色,有光亮,下面黃綠色,有時具白霜,葉脈隆起;葉柄長6~12厘米,疏生刺狀突起。圓錐花序與葉對生,長10~15厘米;花萼5裂;花瓣5,頂端連合;雄蕊5,與花瓣對生;花盤與子房分離,子房上位,2室,各含胚珠2,花柱較短。漿果球形,成熟後藍紫色,直徑約15毫米。種子直徑約5毫米,淡紅褐色。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生長於山坡或山溝兩旁灌木叢中。分布河南、浙江、江西、江蘇、湖北、湖南、貴州、四川、安徽、雲南等地。

【性味】《重慶草藥》:"味甘,性平,無毒。"

【功能主治】

行血,消積。治吐血,腹脹癥積,筋骨傷痛,痔瘡,遺精,白濁。

①《分類草藥性》:"治痔瘡,遺精白濁。"

⑧《重慶草藥》:"行血,活血,消積。治吐血,消腫脹。也用於跌打藥酒中。"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4兩。

【附方】

①治用腦過度吐血:野葡萄根四兩。熬水兌白糖服。(《重慶草藥》)

②治胸腹脹滿成硬塊:野葡萄根半斤。燉殺口肉服。(《重慶草藥》)

③治筋骨傷痛:刺葡萄鮮根四兩,水煎兌酒沖服。(江西《草藥手冊》)

④治慢性關節炎:刺葡萄二兩,鉤藤根三錢,鮮大活血一兩,鮮五味子根一兩,鮮三月泡(懸鉤子、山莓)一兩,鮮百兩金一兩,娃兒藤根五錢。用肉湯燉服。急性者用豬腳。(江西《草藥手冊》)

【摘錄】《*辭典》

野葡萄根《*辭典》

【出處】《全展選編·外科》

【拼音名】YěPúTɑoGēn

【來源】為葡萄科植物網脈葡萄的根。

【原形態】

網脈葡萄,又名:大葉山天蘿。

木質藤本;幼枝近圓柱形,有白色蛛絲狀柔毛,後變無毛。葉心形或心狀卵形,長8~15厘米,寬5~10厘米,通常不裂,有時不明顯3淺裂,邊緣有小牙齒,下面沿脈有銹色蛛絲狀毛,葉脈下面隆起,脈網顯明,兩面常有白粉;葉柄長4~7厘米。圓錐花序長8~15厘米;花小,淡綠色;花萼盤形,全緣;花瓣5;雄蕊5。漿果球形,直徑7~12(~18)毫米,藍黑色,有白粉。

【生境分布】生於山坡灌叢中。分布四川、貴州、湖南、湖北、安徽、浙江等地。

【功能主治】治慢性骨髓炎。

【臨床應用】治療慢性骨髓炎。用野葡萄根1斤,洗凈,剝去表皮,抽掉根心,取其肉皮搗爛如泥狀(忌用鐵器),再加入4個雞蛋的蛋清及麻油二兩、酒(或95%酒精)0.5兩調勻成膏,夏季酌加防腐劑。用時將藥膏塗在消毒棉墊上,敷於患處,用繃帶固定。每天換藥1次,直至痊愈為止。如有瘺管可配合藥撚引流膿液。一般療程在1~2個月左右。對年老、體弱、病程較長的患者,應配合補益氣血藥內服;如患處無紅腫及熱感,自覺深部酸痛,單用此膏外敷效果不明顯者,可同時內服中藥陽和湯,以促使深部膿腫破潰,敷藥始能發揮其作用。共治療慢性骨髓炎患者35例,痊愈18例,顯效2例。實驗室抑菌試驗證明,野葡萄根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強烈的殺滅作用。

【摘錄】《*辭典》

野葡萄根《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分類草藥性》

【拼音名】YěPúTɑoGēn

【英文名】RootofRomanetGrape,RootofBrierGrape

【別名】刺葡萄、千斤藤、山葡萄。

【來源】

藥材基源:為葡萄科植物網脈葡萄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itiswilonaeVeitch[VitisreticulataGagnep.]

采收和儲藏:秋、冬季采挖,洗凈,切片,鮮用或曬幹。

【原形態】網脈葡萄木質藤本。幼枝近圓柱形,有白色蛛絲狀柔毛,後變無毛。單葉互生;葉柄長4-7cm;紅色,被蛛絲狀毛;葉片心形或心狀卵形,長8-15cm,寬5-10cm,通常不裂,有時不明顯3淺裂,邊緣有小牙齒。下面沿脈有銹色蛛絲狀毛,葉脈下面隆起,網脈顯明,兩面常有白粉。花雜性異株,圓錐花序長8-15cm;花小,淡綠色;雄花有極短的花梗,基部有小苞片;花萼盤狀,全緣;花瓣5-6,頂部粘合成帽狀脫落;雄蕊5-6,與花瓣對生,退化子房埋於花盤中;兩性花子房有短柱頭,雄蕊5,比子房略長。漿果球形,直徑7-12(-18)mm,熟時藍黑色,有白粉。花期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800-1200m的山谷、山坡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西南及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廣西等地。

【性味】甘;平;無毒

【歸經】肝;腎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主癰疽疔瘡;慢性骨髓炎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敷。

【附方】①治用腦過度吐血:野葡萄根四兩。熬水兌白糖服。(《重慶草藥》)②治胸腹脹滿成硬塊:野葡萄根半斤。燉殺口肉服。《重慶草藥》)③治筋骨傷痛:刺葡萄鮮根四兩,水煎兌酒沖服。(江西《草藥手冊》)④治慢性夫節炎:刺葡萄二兩,鉤藤根三錢,鮮大活血一兩,鮮五味子根一兩,鮮三月泡(懸鉤子、山莓)一兩,鮮百兩金一兩,娃兒藤根五錢。用肉湯燉服。急性者用猜腳。(江西《草藥手冊》)

【各家論述】

1.《分類草藥性》:治痔瘡,遺精白濁。

2.《重慶草藥》:行血,活血,消積。治吐血,消腫脹。也用於打藥酒中。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野葡萄根相關圖片

野葡萄根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野苜蓿  下一个:野漆樹>>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