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野馬肉功效和作用

【出處】《千金·食治》

【拼音名】YěMǎRòu

【來源】為馬科動物野馬的肉。

【原形態】

野馬(《爾雅》)

體長2.2~2.8米,肩高1.3~1.5米。體重200~300公斤。體形酷似家馬。頭部在全身比例上長而大,耳較大。鬃毛直立而短,不垂於頸部兩側。尾全具長毛,幾垂至地面。蹄較小而高,圓形。耳尖端毛棕色,內側為白色毛。吻部為乳白色。夏季毛色呈淺棕色;冬季毛色較淺,但長而厚,腹部毛色更淺,為淺黃色。夏季四肢有2~5條不十分明顯的橫紋;冬季很難看出,四肢毛色呈淡棕色,下部較淺。幼馬毛色淡,呈棕灰色。

棲居於荒漠草原地帶。春、夏季結成5~20頭小群,營移遊生活。冬季常結成大群。以沙漠中的節節草、瑣瑣柴、艾草、野蔥、蘆葦等為食物。6月間交配,懷孕期11個月,每胎1仔。

【生境分布】分布內蒙古、甘肅西北部和新疆等地。

【性味】

①《千金·食治》:"辛,平,無毒。"

②《飲膳正要》:"味甘,平,有毒。"

【功能主治】

①《千金·食治》:"主人病馬癇,筋脈不能自收,周痹肌肉不仁。"

②《飲膳正要》:"壯筋骨。"

【附方】治馬癇動發無時,筋脈不收,周痹肌肉不仁:野馬肉一斤,細切於豉汁中煮,著五味蔥白調和,作腌臘食之,作羹粥及白煮吃。(《食醫心鏡》)

【摘錄】《*辭典》

野馬肉《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千金、食治》。

【拼音名】YěMǎRòu

【英文名】przhevalski'shorseasfood

【來源】

藥材基源:為馬科動物野馬的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quusprzewalskiiPoliakov

采收和儲藏:野馬為國家一級保持動物,涉危;亞禁捕獵。

【原形態】野馬,體形酷似家馬。體長2.2-2.8m,肩高1.3-1.5m。體重200-300kg。頭部在全身比例上長而大。耳較大。鬃毛直立而短,不垂於頸部兩側。尾全具長毛,幾垂至地面。蹄較小而高圓形。耳尖端毛棕色,內側為白色毛。吻部為乳白色。夏季毛色呈淺棕色,冬季秘色較淺,但長而厚,腹部毛色更淺,為淺黃色。夏季四肢有2-5條不十分明顯的橫紋,冬季很難看出。四肢毛色呈現淡棕色,下部較淺。幼馬毛色淡,呈棕灰色。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棲息於荒漠草原地帶。一般成群活動,以沙漠中的節節草、瑣瑣柴、艾草、野蔥、蘆葦等為食物。6月間交配,懷孕期11個月,每胎1仔。

資源分布:分布於內蒙古、甘肅西北部和新疆等地。

【性味】味甘;辛;性平;小毒

【歸經】肝;脾經

【功能主治】定風癇;壯筋骨。主癲癇;骨痹;肌肉不仁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適量。

【註意】1.《千金·食治》:“病死者,不任用。”2.《飲膳正要》:“不宜多食。”

【附方】治馬癇動發無時,筋脈不收,周痹肌肉不仁:野馬肉一斤,細切於鼓汁中煮,著五味蔥白調和,作腌臘食之,作羹粥及白煮吃。(《食醫心鏡》)

【各家論述】

1.《千金·食治》:主人病馬癇,筋脈不能自收,周痹肌肉不仁。

2.《飲膳正要》:壯筋骨。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野馬肉相關圖片

野馬肉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野綠麻根  下一个:野馬蹄草>>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