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油頭草功效和作用

【別名】大魚眼草、無喙齒冠草

【來源】菊科油頭草MyriactisnepalensisLess.,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布】湖南、四川、貴州、雲南、西藏。

【性味】微辛,涼。

【功能主治】消炎,止痛。主治痢疾,腸炎,慢性中耳炎,牙痛,關節腫痛。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油頭草《中華本草》

【拼音名】YóuTóuCǎo

【別名】山羊梅、大魚眼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圓舌粘冠草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yriaceisnepalensisLess.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洗凈,晾幹。

【原形態】圓舌粘冠草多年生草本,通常粗壯,高達1m。根莖短而橫走。莖直立,全株無毛,分枝斜升。基生葉及莖下部的葉較大,間或淺裂或深裂,兩側裂片1-2對,極少3對,葉柄長達10cm;中部莖葉長橢圓形或卵狀長橢圓形,長4-10cm,寬2.5-4.5cm,邊緣有大鋸齒或圓鋸齒,下部沿葉柄下延成具翅的葉柄,柄基擴大貼莖;上部莖葉漸小,漸無柄,基部擴大貼莖或耳狀抱莖;全部葉上面無毛,下面沿脈有極稀疏的短柔毛。頭狀花序球形或半球形,徑1-1.5cm,單生莖頂或枝端,多數頭狀花序排列成傘房狀或傘房狀圓錐花序;總苞片2-3層,幾等長,外面被微柔毛;外圍舌狀雌花多層;舌片圓形,長寬相當,先端圓形或微凹;中央有少數兩性管狀花,檐部寬鐘狀,先端4齒裂。瘦果壓扁,無喙,邊緣脈關加厚,先端有粘質分泌物;無冠毛。花期4-11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250-3400m的山坡山谷林緣、林下,灌叢中,或近水潮濕地或荒地上。

資源分布:分布於西南及江西、湖北、廣東、廣西、西藏等地。

【性味】味微辛;性平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秀疹;止痛。主痢疾;腸炎;中耳炎;麻疹透發不暢;牙痛;關節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油頭草相關圖片

油頭草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油桐子  下一个:油魚>>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