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山枇杷、白三百棒、九百錘、大葉花椒、山椒根、黃椒根、鉆山虎、單面虎
【來源】蕓香科花椒屬植物蚌殼花椒ZanthoxylumdissitumHemsl.,以根入藥。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幹。
【性味】辛、澀,溫。有小毒。
【功能主治】
根:活血散瘀,續筋接骨。用於跌打損傷,扭傷,骨折。
子:理氣止痛。用於疝氣痛。
【用法用量】根、子3~5錢。水煎服或泡酒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單面針《中華本草》
【拼音名】DānMiànZhēn
【別名】刺殼椒、土花椒、三百棒
【來源】
藥材基源:為蕓香科植物刺殼椒的根、根皮或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ZanthaxylumechinocarpumHemsl.[Fagaraechinocarpum(Hemsl.)Engl.]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根、根皮、莖皮發片曬幹;葉鮮用或曬幹。
【原形態】攀援木質藤本。具皮刺,刺長2-4mm,刺下彎或稍呈水平直出。奇數羽狀復葉(有時為偶數),堅紙質至革質;葉軸被下彎的刺及短毛;小葉柄長1-3mm,被短毛;小葉片5-9,稀為3或11,長圓形、卵狀長圓形或為長橢圓形,長6-13cm,寬2.5-5cm,先端短漸尖或為尾狀漸尖,鈍頭或圓而微凹,基部圓而鈍斜或為寬楔形,全緣,中脈被極短的疏柔毛,下面中脈常具彎曲的皮刺。聚傘狀圓錐花序,腋生,花軸長5-8cm,被短柔毛;雄花的萼片4,卵形,長不及1mm,先端尖或鈍;花瓣4,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2.5mm,端鈍或尖;雄蕊4,較花瓣長,退化心皮無毛,花柱尖長,先端短的二叉裂;雌花的萼片和花瓣與雄花相同,但無退化雄蕊,心皮4,花柱甚短,柱頭頭狀,均無毛。成熟的心皮1-4,通常2-3數,灰色;分果爿圓珠形,表面著生堅硬、伸長、有時為分叉的針刺,針刺通常長4-7mm,最長可達1cm。種子圓球形,直徑約6mm,黑色,光亮。花期3-5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400-1000m山坡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西南及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根圓柱形,長短不一,直徑0.5-3cm,表面黃棕色,具較密粗縱紋或淺縱溝。質堅硬,不易折斷,折斷面栓皮厚,易斷裂,外側黃棕色,內側紅棕色,橫斷面皮部灰色,木部淡棕色。氣特異,味極苦。
顯微鑒別根橫切面:木栓細胞徑向延長,內側有少數細胞的外壁稍增厚。韌皮纖維和晶纖維較少,單個或數個成束散在;石細胞偶見,長圓形具短分枝,油細胞散在,長圓形、圓形或卵圓形。導管單個或2-4個徑向排列。
【化學成份】薄層色譜表明本品含α-別隱品堿(α-allocryp-topine),光葉花椒堿(nitidine),11-甲氧基白屈菜紅堿(11-methoxychelerythrine)和木蘭花堿(magnoflorine)。
【鑒別】薄層色譜: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20ml冷浸12h,濾過,回收甲醇,使成2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木蘭花堿,加甲醇溶解成每1ml含1mg的對照溶液,取上述兩種溶液各約10μl,點於同一矽膠H-0.3%CMC板上,以氯仿-甲醇-氮水(15:4:1)展開,展距12cm。在紫外光燈(254nm)下觀察,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亮藍色斑點,噴霧改良碘化鉍鉀試劑顯橙紅色。
【性味】辛;苦;涼;小毒
【功能主治】消食助運;行氣止痛。主脾運不健;厭食腹脹;脘腹氣滯作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研末,1-1.5g。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