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窄葉大戟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ZhǎiYèDàJǐ

【來源】大戟科大戟屬植物窄葉大戟EuphorbiakaleniozenkiiCzerniaev,以全草入藥。夏秋采集,曬幹。

【性味】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拔毒消腫。用於瘡癤癰腫,淋巴結結核,腮腺炎。

【用法用量】只作外用。

【註意】只作外用,不可內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窄葉大戟《*辭典》

【出處】《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拼音名】ZhǎiYèDàJǐ

【別名】貓眼草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窄葉大戟的全草。夏、秋采,曬幹。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莖較低矮,下部帶紫色。葉互生,下部葉鱗片狀披針形,淡紫色,上部葉披針狀線形,長1.5~3厘米,寬1.5~3毫米,稀有長6~7厘米,寬4毫米的,先端尖或鈍尖。多歧聚傘花序頂生,傘梗5~8,每傘梗再分叉;總苞三角形或菱狀三角形,先端微凸尖或銳尖。蒴果廣卵形,3裂。種子卵形,灰白色。

【生境分布】生於固定沙地、沙質地、覆沙硬梁地。分布遼寧、吉林、陜西、內蒙古、寧夏等地。

【性味】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拔毒消腫。

【註意】本品有毒,忌內服。

【附方】

①治瘡癤(未潰)癰腫,淋巴結結核:窄葉大戟三錢,鮮蒲公英五錢,搗爛外敷患處。

②治腮腺炎:窄葉大戟三錢,鮮蒲公英五錢,鮮大蔥根三錢,同搗爛,敷患處。

③治瘡癤及淋巴結結核:窄葉大戟、蒼耳草、蒲公英各等分。先將全草洗凈,切碎,分別用水煎熬二小時,澄清擠出藥液去渣,再將三種藥液混合,加熱濃縮至滴時成線狀不斷,即用文火再熬,隨時攪拌,先起小泡,當起大泡(中央一個大汽泡)時,立即離火,放冷後即可攤成膏藥。加入3~5%蓖麻油及2~3%松香進行固定,則拔毒膏不變形,不變軟,四季都可用。如加小花棘豆等分,則有止痛作用。用時貼患部。

【摘錄】《*辭典》

窄葉大戟《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拼音名】ZhǎiYèDàJǐ

【英文名】narrowleafspurge

【別名】貓眼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大戟科植物窄葉大戟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uphorbiakaleniozenkiiCzerniaev

采收和儲藏:夏、秋采收,曬幹。

【原形態】窄葉大戟多年生草本,高10-30cm。莖下部帶紫色。葉互生;下部葉鱗片狀披針形,淡紫色,上部葉線狀披針形,長1.5-3cm,寬1.5-3mm,稀有長6-7cm,寬約4mm的,先端尖或鈍尖。多歧聚傘花序頂生,傘梗5-8,每傘梗再分叉;總苞片三角形或菱狀三角形,先端微凸尖或銳尖。蒴果廣卵形,3裂;種子卵形,灰白色。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固沙地、覆沙硬梁地、沙質地。

資源分布:分布於吉林、遼寧、內蒙古、陜西、寧夏等地。

【性味】苦;寒;有毒

【歸經】肺經

【功能主治】消腫拔毒。主瘡癤腫毒;瘰癧;痄腮

【用法用量】外用:10-15g,搗敷;或制成膏藥貼敷。

【註意】本品有毒,忌內服。

【附方】①治瘡病(未潰)癰腫,淋巴結結核:窄葉大戟三錢,鮮蒲公英五錢,搗爛外敷患處②治腮腺炎窄葉大戟三錢,鮮蒲公英五錢,鮮大蔥根三錢,同搗爛,敷患處。③治瘡病及淋巴結結核窄葉大戟、蒼耳草、蒲公英各等分。先將全草洗凈,切碎,分別用水煎熬二小時,澄清擠出藥液去渣,再將三種藥液混合,加熱濃縮至滴時成線狀不斷,即用文火再熬,隨時攪拌,先起小泡,當起大泡(中央一個大汽泡)時,立即離火,放冷後即可攤成膏藥。加入3~5%蓖麻油及2~3%松香進行固定,則拔毒膏不變形,不變軟,四季都可用。如加小花棘豆等分,則有止痛作用。用時貼患部。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窄葉大戟相關圖片

窄葉大戟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蚱蜢  下一个:窄葉南蛇藤>>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