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地牯牛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DìGǔNiú

【別名】倒推車、倒退牛、地股牛、山老牛、蟻獅、蟻地獄、地拱、沙虱、沙挼子、搖搖鍋、砂牛、倒後蟲、退退窩窩、啊嘍嘍

【來源】脈翅目蛟蜻蛉科昆蟲中華東蟻蛉Euroleonsinicus(Navas)幼蟲蟻獅的活體或幹燥全體。春秋二季從砂土中刨出,新瓦焙幹或鮮用。

【性味】鹹,涼。有毒。

【功能主治】平肝息風,解熱鎮痙,拔毒消腫。用於高血壓病,中風,小兒高熱,驚厥,瘧疾,泌尿道感染,竹木刺、異物入肉不出,骨折;外用治中耳炎,癰瘡,無名腫毒。

【用法用量】1~2分。外用適量,焙幹研粉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地牯牛《*辭典》

【出處】《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拼音名】DìGǔNiú

【別名】砂挼子、倒行狗子、睡蟲(《本草拾遺》),沙谷牛(《生草藥性備要》),沙牛(《本草求原》),蟻獅(《動物學大辭典》),砂牛蟲(《陸川本草》),金沙牛(《生草藥手冊》),地拱(《四川中藥誌》)。

【來源】為蛟蜻蛉科昆蟲蛟蜻蛉的幼蟲。全年均可捕得。捕捉後殺死晾幹備用。

【原形態】

蛟蜻蛉,又名:蟻蛉。

體細長,略似蜻蛉。長約4厘米,黑褐色。頭部有大的復眼1對,無單眼;觸角1對,呈棍棒狀,黑色;口器適於咀嚼。前胸能活動,胸背部有翅2對,膜質,翅脈網狀;前翅透明,翅脈黑褐色;四翅均有卵形的白色緣紋。胸足3對。腹部細長。幼蟲形似蜘蛛,體長約18毫米,體上有黑褐色花紋;頭、胸較小,口器咀嚼式,有鉗狀的顎;無翅,胸足5對,腹部較大。全身有較多的毛。

成蟲生活於草叢中,多於黃昏時飛行,有趨旋旋旋光性。幼蟲常居於巖穴下、屋榆下之幹燥的砂地上,營盆狀的穴,潛伏於穴底,待小昆蟲墮入穴中,即行捕食。墮入之昆蟲,以蟻為多,故有蟻獅之稱。

【性味】

辛鹹,溫,有毒。

①《本草拾遺》:"有毒。"

②《陸川本草》:"平,淡。"

③《四川中藥誌》:"性溫,味辛鹹,有毒。"

【功能主治】

治砂淋,瘧疾,疔瘡,瘰癧。

①《生草藥性備要》:"治瘰竊,初起消散,破爛拔毒埋口。"

②《本草求原》:"通竅利水。治淋,炒研同白糖湯下。"

③《民間常用草藥匯編》:"退瘡管。"

④《陸川本草》:"治小兒風痰,痙攣,砂淋,敷疔瘡。"

⑤《四川中藥誌》:"治瘴塊,瘧母,大便閉結不通,退竹木刺及鐵沙入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錢;或入散劑。外用:研末撒或搗爛敷。

【附方】

①治瘧疾:地枯牛十一個。兌酒吞服,在發瘧疾前半小時服一次。慢性瘧疾,得服一星期。

②治小兒瘧疾:地枯牛七個。炒香為末,開水吞下。

③治疔毒:地枯牛七個。以六個搗絨敷疔頂,另一個不搗放疔頭上,用布包好。(①方以下出《貴州省中醫驗方秘方》)

④治瘰癧破爛:沙谷牛合硼砂、冰片少許,捶爛敷瘡,用膏藥蓋之。(《生草藥性備要》)

⑤治竹木刺及鐵沙入肉不出:地枯牛配南瓜瓤敷患處。(《四川中藥誌》)

【摘錄】《*辭典》

地牯牛《中華本草》

【出處】1.出自《民間常用草藥匯編》2.《本草拾遺》:砂挼子,有毒,殺飛禽走獸,合射罔用之。生砂石中,作旋孔,有蟲子如大豆,背有刺。能倒行,一名倒行狗子。性好睡,亦呼為睡蟲。

【拼音名】DìGǔNiú

【英文名】antlion

【別名】砂挼子、倒行狗子、睡蟲、沙谷牛、沙牛、蟻獅、金沙牛、地拱、沙貓

【來源】

藥材基源:為蟻蛉科動物黃足蟻蛉的幼蟲。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agenomyiamicans(Maclchlan)

采收和儲藏:春、秋季捕捉,鮮用,或用沸水燙死,曬幹或烘幹。

【原形態】黃足蟻蛉,體長32mm,翅展73mm。身體瘦長,似晴蜓。頭寬於前胸,兩復眼褐色,頭黑色,口器黃色,觸角棒狀黑色,柄節黃色。前胸黃色,背面有兩條寬的褐色縱帶,前胸有黃色長毛。中後胸黑色,明顯大於前胸。足黃色,並有黃色長毛翅透明,有淡彩色的反光,翅膜質柔弱。前後翅形狀大小和翅脈相似,翅脈黃色。腹部暗褐色。幼蟲形似蜘蛛,體長6-18mm,土黃色至汙白色,有黑褐色花紋,身上有散生和叢生的黑褐色硬毛,頭部有1對鉗狀的顎,無翅,胸足3對,腹部較大。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蟲生活於草叢中多於黃昏時飛行,幼蟲居於幹燥砂地土中營漏鬥狀穴,潛伏穴底,待小昆蟲墮入,即捕食。

資源分布:分布於華南及臺灣、四川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蟲體呈圭黃色及汙褐色,多為半透明的軀殼,內臟部分極少,體上有黑褐色的花紋。

【性味】味辛;鹹;性平;有毒

【歸經】膀胱經

【功能主治】通淋;截瘧;軟堅消癥;拔毒去腐。主砂淋;瘧疾;瘧母;腹腔癥塊;瘰癧結核;陰疽久潰不倒斂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1.5-5g(或3-10只)。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各家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治瘰癧,初起消散,破爛拔毒埋口。

2.《本草求原》:通竅利水。治淋,炒研同白糖湯下。

3.《民間常用草藥匯編》:退瘡管。

4.《陸川本草》:治小兒風痰,痙攣,砂淋,敷疔瘡。

5.《四川中藥誌》:治癥塊,瘧母,大便閉結不通,退竹木刺及鐵沙入肉。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地牯牛相關圖片

地牯牛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地膏藥  下一个:地骨皮>>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