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發痧藤功效和作用

【出處】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拼音名】FāShāTénɡ

【別名】夜牽牛、毒根斑鳩菊(《廣西藥植名錄》),過山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菊科植物細脈斑鳩菊的藤莖及根。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幹。

【原形態】木質藤本,高約10~12米。細枝多,有微毛。莖外皮棕褐色。葉互生,橢圓狀披針形,長3.5~8厘米,寬3~6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鈍圓,通常全緣,上面有微毛;葉柄短,約5毫米,有微毛。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徑約1厘米,聚傘花序式排列;苞片4列,披針形,長1~5毫米,外面的較短;花淡紫紅色;兩性,花冠管狀,5裂。瘦果,冠毛多數。

【生境分布】生於山溝、溪邊或疏林、灌叢中。分布廣東。

【性味】

苦辛,微溫,有毒。

①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苦,微溫。"

②《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微苦辛,溫。"

【功能主治】

祛風解表,舒筋活血。治感冒,瘧疾,風濕痹痛,跌打損傷,喉痛,牙痛。

①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舒筋活絡,祛風解表。治風濕痛,腰肌勞損,感冒發熱,瘧疾。"

②《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祛風利濕,祛瘀止痛。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喉痛,痛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外用:煎水洗;或含漱。

【註意】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孕婦忌服。"

【附方】

①治瘧疾:過山龍四兩,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②治牙痛:過山龍根,切片浸鹽水內,每次含一片。

③治結合膜炎:過山龍適量,煎水洗。

④治跌打損傷:過山龍根適量,搗爛外敷。(②方以下出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⑤治皮炎:過山龍藤莖適量,煎水外洗。(《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

【摘錄】《*辭典》

發痧藤《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拼音名】FāShāTénɡ

【英文名】StemofAndersonIronweed

【別名】過山龍、驚風紅、夜牽牛、虎三頭、大木菊、軟骨山川、藤牛七、蔓斑鳩菊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毒根斑鳩菊的藤莖和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ernoniacumingianaBenth.[V.andersoniiauct.NonClarke]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凈,切片,曬幹或鮮用。

【原形態】毒根斑鳩菊攀援藤本,長達10-12m。根粗壯。枝圓柱形,密圓狀形,密被黃色柔毛;莖基部木質,具縱細溝紋。葉互生;葉柄5-15mm,密被銹色或灰褐色短絨毛和腺;葉片卵形、橢圓狀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長5-21cm,寬3-8cm,先端漸尖,有銳尖頭,基部楔形、近圓形或稍心形全緣,上面無行或沿中脈有疏柔毛,下面被密絨毛,側脈74-7對,網脈明顯。頭狀花序較大,2-7個排成腋生或頂生圓錐狀,直徑8-15mm;總苞片5層,綠色,卵形或長圓形,先端鈍至漸尖,外面或長圓形,先端鈍至漸尖,外面有黃褐色絨毛,外層短,內層長圓形,長6-7mm,寬1-1.5mm;花托平,徑約3mm,被銹色短柔毛,具窩孔;花淡紅或淡紅紫色,花冠管狀,長8-10mm,具腺。瘦果圓柱形,長4-5mm,有10條縱肋,有微毛;冠毛紅褐色,長8-10mm。花期10月至翌年4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山溝、溪邊或路旁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性味】味苦;辛;性微溫;有毒

【功能主治】祛風解表;舒筋活絡。主感冒;瘧疾;喉痛;牙痛;風火赤眼;風濕痹痛;腰肌勞損;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煎水洗或含瀨。

【註意】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孕婦忌服。

【各家論述】

1.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舒筋活絡,祛風解表。治風濕痛,腰肌勞損,感冒發熱,瘧疾。

2.《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祛風利濕,祛瘀止痛。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喉痛,痛經。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發痧藤相關圖片

發痧藤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發菜  下一个:法羅海>>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