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風箱樹葉功效和作用

【出處】江西《草藥手冊》

【拼音名】FēnɡXiānɡShùYè

【來源】為茜草科植物風箱樹的葉或嫩芽。全年可采。

【原形態】

風箱樹,又名:水楊梅(《生草藥性備要》),珠花樹、雞仔木、馬煙木、水抱木、大葉水楊梅、假番桃。

常綠灌木,高1~4米。分枝極多。葉對生,很少輪生,圓形或橢圓披針形,近革質,長7~13厘米,寬2.5~8厘米,先端短尖、長尖或鈍頭,基部渾圓或近心形,全緣,下面被柔毛或茸毛;葉柄長5~10毫米;托葉三角形,先端削尖,常具1黑色腺點。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或排成總狀花序,花兩性;萼長約3毫米,外面被毛,裂片極短;花冠管漏鬥形,白色,長約8.3毫米;裏面有柔毛,裂片4,鈍頭;雄蕊4,花絲短;子房下位,花柱線形,外露。蒴果倒圓錐形,花萼宿存。種子矩圓形。花期秋末冬初。

【生境分布】生於溪邊、溝邊、田邊、低窪的荒坡、潮濕地。分布廣東、廣西、福建、臺灣、浙江、雲南、江西等地。

【性味】

苦,涼。

①《生草藥性備要》:"味苦,有毒。"

②《南寧市藥物誌》:"淡,平,無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收濕止癢。治皮膚癢瘡,對口瘡,天皰瘡,爛腳趾,跌打,牙痛,痢疾,腸炎。

①《生草藥性備要》:"洗瘡癩、外痔,敷腳趾爛,治水漬指傷。"

②《南寧市藥物誌》:"清熱解毒。枝、葉:煎濃汁或搗鹽填患處,或含漱治風火牙痛;葉:外敷治皮膚瘡庠。"

③《嶺南草藥誌》:"止血生肌,殺蟲止癢,消腫拔毒。"

【用法用量】外用:搗敷或研末調敷。內服:煎湯,3~5錢。

【附方】

①治對口瘡:水楊梅葉,搗爛敷患處,並用其根煎水服。

②治天皰瘡:水楊梅葉,煆為末,加梅片少許,用生油調搽患處。

③治跌打接骨:水楊梅莖或葉四兩,搗爛燉酒敷患處。

④治慢性痢疾:水楊梅葉五錢,搗爛,煎水一碗,和黃糖一兩服,連服一至三次。(選方出《嶺南草藥誌》)

【臨床應用】治療急性胃腸炎及菌痢:取大葉水楊梅15斤,加水27000毫升,煎至9000毫升,加入薄荷20兩再煎,使每90毫升濃縮液中含大葉水楊梅1.5兩,薄荷2錢。成人50~60毫升,日服3~4次,小兒酌減。如伴有腹痛者,針刺足三裏(雙);伴有惡心、嘔吐者,針刺內關(雙);失水者需補液。治療42例,多數在1~2天內顯示療效。

【摘錄】《*辭典》

風箱樹葉《中華本草》

【出處】江西《草藥手冊》

【拼音名】FēnɡXiānɡShùYè

【英文名】LeafofCommonButterbush

【別名】風箱樹、水楊梅、珠花樹、雞仔木、馬煙木、水抱木、大葉水楊梅、假番桃

【來源】

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茜草科植物風箱樹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ephalanthusoccidentalisL.

采收和儲藏:全年可采摘,鮮用或曬幹。

【原形態】風箱樹,常綠灌木,高1-4m。分枝極多。葉對生,很少輪生,圓形或橢圓披針形,近革質,長7-13cm,寬2.5-8cm,先端短尖、長尖或鈍頭,基部渾圓或近心形,全緣,下面被柔毛或茸毛;葉柄長5-10mm;托葉三角形,先端削尖,常具1黑色腺點。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或排成總狀花序,花兩性;萼長約3mm,外面被毛,裂片極短;花冠管漏鬥形,白色,長約8.3mm,裏面有柔毛,裂片4,鈍頭;雄蕊4,花絲短;子房下位,花柱線形,外露。蒴果倒圓錐形,花萼宿存。種子短圓形。花期秋末冬初。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溪邊、溝邊、田邊、低窪的荒坡、潮濕地。

資源分布:分布廣東、廣西、福建、臺灣、浙江、雲南、江西等地。

【化學成份】含生物堿主要是吲哚生物堿(indolealkaloids)和2-羥基吲哚物物堿(oxindoldalkaloids):包括異鉤藤堿(isorhynchophylline),鉤藤堿(rhynchophylline),二氫柯楠因(di-hydrocorynantheine),硬毛鉤藤堿(hirsutine),抗異鉤藤堿N-氧化物(anti-isorhynchophyllineN-oxide)及鉤藤堿N-氧化物(rhyn-chophyllineN-lxide)[1]

【性味】苦;涼

【歸經】心;肺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散瘀消腫。主痢疾;腸炎;風火牙痛;疔瘡腫毒;跌打骨折;外傷出血;燙傷

【用法用量】外用:搗敷或研末調敷。內服:煎湯,10-15g。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風箱樹葉相關圖片

風箱樹葉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風箱樹花  下一个:楓荷梨>>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