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人參葉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RénShēnYè

【來源】本品為五加科植物人參PanaxginsengC.A.Mey.的幹燥葉。秋季采收,晾幹或烘幹。

【性狀】本品常紮成小把,呈束狀或扇狀,長12~35cm。掌狀復葉帶有長柄,暗綠色,3~6枚輪生。小葉通常5枚,偶有7或9枚,呈卵形或倒卵形,基部的小葉長2~8cm,寬1~4cm;上部的小葉大小相近,長4~16cm,寬2~7cm,基部楔形,先端漸尖,邊緣具細鋸齒及剛毛,上表面葉脈生剛毛,下表面葉脈隆起。紙質,易碎。氣清香,味微苦而甘。

【鑒別】

(1)本品粉末黃綠色。上表皮細胞形狀不規則,略呈長方形,長35~92μm,寬32~60μm,垂周壁波狀或深波狀。下表皮細胞與上表皮相似,略小,氣孔不定式,保衛細胞長31~35μm。葉肉無柵欄組織,多由4層類圓形薄壁細胞組成,直徑18~29μm,含葉綠體或草酸鈣簇晶,草酸鈣簇晶直徑12~40μm,棱角銳尖。

(2)取本品粉末0.2g,置10ml具塞刻度試管中,加水1ml,使成濕潤狀態,再加以水飽和的正丁醇5ml,搖勻,室溫下放置48小時,取上清液加3倍量以正丁醇飽和的水,搖勻,靜置使分層(必要時離心),取上層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人參皂苷Rg1、人參皂苷Re對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各含2.5mg的混合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正丁醇-醋酸乙酯-水(4:1:5)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硫酸溶液(1→10),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性味】苦、甘、寒。

【歸經】歸肺、胃經。

【功能主治】補氣,益肺,祛暑,生津。用於氣虛咳嗽,暑熱煩躁,津傷口渴,頭目不清,四肢倦乏。

【用法用量】3~9g。

【註意】不宜與黎蘆同用。

【貯藏】置陰涼幹燥處,防潮。

【摘錄】《中國藥典》

人參葉《*辭典》

【出處】《增訂偽藥條辨》

【拼音名】RénShēnYè

【別名】參葉(《本草從新》)。

【來源】五加科植物人參的葉。

【原形態】詳"人參"條。

【性狀】

幹燥葉為帶有長柄的掌狀復葉,小葉5枚,偶有3枚,呈卵形或倒卵形;復葉基部的小葉長2~3厘米,寬1~1.5厘米;復葉上部的小葉長4~15厘米,寬2~4厘米,基部楔形,先端漸尖,邊緣有細鋸齒,紙質;黃綠色,卷縮狀,有時破碎。氣清香,味微苦而帶甘。

市場所售之人參葉,多為五加種植物大葉三七的葉,形狀與人參葉相似。主產四川、陜西等地,藥材稱為"參葉"。參見"參葉"條。

【性味】

苦甘,寒。

①《綱目拾遺》:"味苦微甘。"

②《本草再新》:"味苦,性寒,無毒。"

【歸經】《本草再新》:"入肺、胃二經。"

【功能主治】

①《藥性考》:"清肺,生津,止渴。"

②《綱目拾遺》:"補中帶表,大能生胃津,祛暑氣,降虛火,利舊肢頭目;醉後食之,解酲。"

【臨床應用】治療阿狄森氏病:用20%乙醇將人參莖葉制威50%的浸劑。日服三次,劑量從每日60~90毫升開始,逐漸增加,通常持續在每日150~300毫升之間。觀察18例,平均服藥121天(最長323天,最短23天)。結果4例顯效,9例好轉,4例部分好轉,1例無效。初步觀察,經治後患者的顯著變化為體重、握力、血糖增加,血壓上升,血鈉濃度增高,以及皮質素水試驗、ACTH試驗的改善。本品對早期或代償型患者療效較顯著,但對晚期非代償型患者則需並用皮質素。

【摘錄】《*辭典》

人參葉《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增訂偽藥條辨》

【拼音名】RénShēnYè

【英文名】GinsengLeaf

【別名】人參苗、參葉

【來源】

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人參帶莖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anaxginsengC.A.Mey.

采收和儲藏:秋季收集莖葉,曬幹。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30-70cm。根肥大,肉質,圓柱或紡錘形,末端多分歧,外皮淡黃色。葉為掌狀復葉,具長柄;輪生葉的數目依生長年限而不同,一般1年生者1片三出復葉,2年復葉,最多可達6片復葉;小葉5,偶有7片,小葉柄長1-3cm;小葉片披針形或卵形,下方2片小葉較小,長2-4cm,寬1-1.5cm,上部3小葉長4.5-15cm,寬2.2-4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細鋸齒,上面綠色,沿葉脈有稀疏細剛毛,下面無毛。傘形花序單一頂生,總花梗長15-25cm,每花序有10-80多朵花,集成圓球形;花小,直徑2-3mm;花萼綠色,5齒裂;花瓣5,淡黃綠色,卵形;雄蕊5,花絲甚短;子房下位,花柱2,基部合生,上部分離。果實為核果狀漿果,扁球形,直徑5-9mm,多數,集成頭狀,成熟時呈鮮紅色,種子2顆,乳白色,直徑4-5mm,扁平圓卵形,一側平截。花期5-6月,果期6-9月。

【性狀】性狀鑒別多捆紮成小把呈扇形或束狀,全長30-50cm。莖細圓柱形或扁縮,直徑3-9mm,黃褐色或紫褐色,有明顯的縱溝棱。質脆易折斷,斷面可郵白色的髓,有時中空。掌狀復葉,3-6枚輪生;總葉柄長6-13cm;小葉舒展或卷疊、皺縮,有的破碎,完整者呈橢圓形,長4-20cm,寬2.2-9cm,綠色、黃綠色或暗綠色,先端漸尖,基部楔形而下延,邊緣具細鋸齒,葉上表面脈上疏生直立剛毛,小葉柄長2.5-4.5cm,復葉基部的小葉較小,長2-7cm,寬1-4cm。質脆,氣清香,味苦。

【化學成份】人參莖葉含三萜類及其皂甙成分:人參皂甙(ginsenoside)Rb1、Rb2、Rc、Re、Rf、Rg1、Rg3、Rg4、Rh1、Rh2、Rh3、F1、F2、F3、F4、La,20(R)人參皂甙[20(R)-ginsenoside]Tg2、Rh2、20(S)人參皂甙Rh2[20(S)-ginenoside-Rh2],20-葡萄糖人參皂甙Rf(20-glucoginsenoside-Rf),20(R)原人參二醇[20(R)protopanaxadiol],20(R)原人參三醇[20(R)protopana-xatriol],20(R)-達瑪烷-3β,6α,12β,20,25-五醇[20(R)-dammar-3β,6α,12β,20,25-pentol],20(R)-達瑪烷-3β,6α,12β,20,25-五醇-6-O-α-L-吡喃鼠李糖基(1→4)-O-β-D-吡喃葡萄糖甙[20(R)-dammar-3β-D-glucopyranoside],胡蘿蔔甙(daucosterin([1-10]。還含黃酮尖成分:山柰酚(kaempferol),三葉豆甙(trifolin),人參黃酮甙(panasenoside)即是山柰酚-3-O-葡萄糖基(1→2)半乳糖甙[kaempferol-3-O-glucosyl(1→2)glalctoside][11]。又含揮發油,莖的油中含棕櫚酸(palmiticacid),2-甲基丙基十二烷(2-methyl-6-propyldodecane);葉的油中含棕櫚酸,十三烷酸(tridecanoicacid),正十五烷(n-pentadecane)[12]。另有報道,葉的揮發油中有β-金合歡烯(β-farnesene),2-十七烷酮(2-heptadecanone)和棕櫚酸[13]。近據報道,葉的按發油中含有32種成分,其中主要的有:9,12,15二十二碳三烯醇(9,12,15-docsatrienol),棕櫚酸,7,10,12-十六碳三烯酸甲酯(methyl11,14,17-e-icosatrienoate),亞麻酸甲酸(methyllinolenate),3,7,11,15-四甲基十六烯-1-醇(3,7,11,15-tetramethyl-2-hexadecen-1-ol),甘油(glycerol),已酸二甲基苯酯(2,2-dimethylphenylacetate),2-異戊酰基甲基-1,3-環戊二酮(2-isopentanoyl-4-mettate),2-異戊酰基甲基-1,3-環戊二酮(2-isopentanoyl-4-methylcyclopenta-1,3-dione),亞油酸甲酯(methyloleate),1,2-二苯基已烷(1,2-diphenylethane)等[14]。葉還含天冬氨酸(asparticacid),1,2-dipehnylethane),蘇氨酸(threonine),絲氨酸(serine),谷氨酸(glutamicacid),甙氨酸(glycine),丙氨酸(alanine),半胱氨酸(cysteine),纈氨酸(valine),蛋氨酸(methionine),亮氨酸(leucine),異亮氨酸(isoleuc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賴氨酸(lysine),組氨酸(histidine),精氨酸(arginine),脯氨酸(proline)[15]。另含多糖,莖中得到多糖S-1,相對分子質量190萬,由半乳糖(galactose),葡萄糖(glucose),鼠李糖(arginie),阿拉伯糖(arabinose),木糖(xylose)按摩爾比11.9:2.8:1.6:0.8組成,多糖中含有1.34%的蛋白質,內有17種氨基酸[16]。葉中包含小分子多糖PG-ⅠⅢ均有較強的免疫作用[17];還含水深性雜多糖PN[18]和4個搞補體的雜多糖GL-Nia、GL-Nib、GL-Ala、Gl-Alb。前兩個為中性糖,後兩個為酸性糖,其中GL-Nla對抗原有弱的作用[19]。還含鈉、鎂、鈣、鋁、鉛、匐、鈷、鎳、鉬、硼、鋅、鐵、錳、銅等無機元素[20,21]和多種過氧化物同工酷[22]。

【性味】味苦;微甘;性寒

【歸經】歸肺;胃經

【功能主治】角暑清熱;性津止渴。主暑熱口渴;熱病傷津;胃陰不足;消渴;肺燥幹咳;虛火牙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煎湯,3-10g。

【各家論述】

1.《綱目拾遺》:百草本性,大率補者多在根,葉則枝節之余氣,不可以言補也。參葉雖稟參之余氣,究其力,止能行皮毛四肢,性帶表散,與參力遠甚,惟可施於生津潤燥,益肺和肝之用。今一概用作培補元氣,起廢救危,何不察之甚。

2.《藥性考》:清肺,生津,止渴。

3.《綱目拾遺》:補中帶表,大能生胃津,祛暑氣,降虛火,利四肢頭目;醉後食之,解酲。

【臨床應用】治療阿狄森氏病。用20%乙醇將人參莖葉制成50%的浸劑。日服三次,劑量從每日60-90ml開始,逐漸增加,通常持續在每日150-300ml之間。觀察18例,平均服藥121日(最長323日,最短23日)。結果4例顯效,9例好轉,4例部分好轉,1例無效。初步觀察、經治後患者的顯著變化為體重、握力、血糖增加,血壓上升,血鈉濃度增高,以及皮質素水試驗、ACTH試驗的改善,本品對早期或代償型患者療效較顯著,但對晚期非代償型患者則需並用皮質素。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人參葉相關圖片

人參葉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人參娃兒藤  下一个:人參子>>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