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江蘇藥材誌》
【拼音名】GuìHuāZǐ
【別名】桂花樹子、四季桂子(《江蘇藥材誌》)。
【來源】為木犀科植物木犀的幹燥果實。4~5月果實將成熟時采收,用溫水浸泡後,曬幹。
【生境分布】主產江蘇。
【性狀】幹燥果實呈長卵形或橢圓形,長1.5~2厘米,直徑7~9毫米;表面棕色或紫棕色,有隆起的不規則網狀皺紋;基部有果柄痕,有時可見細果柄及皿狀宿萼。外果皮菲薄,易脫落,露出淡黃棕色的果核,其表面具不規則的縱溝紋;內果皮帶韌性,易剝開,通常含種子1枚(另一胚珠一般不發育,偶有含種子2枚的)。種子呈長卵形,長1.2~1.5厘米,直徑約5毫米,灰棕色,有略凹下的棕色脈紋,腹面附有長卵形薄膜狀中隔;胚乳堅硬肥厚,黃白色,富油質,胚細長,微有香氣。種子味苦。以身幹、子粒飽滿、色橙黃、不黴者佳。
【化學成份】含脂肪油,出油率達11.9%。
【性味】《江蘇藥材誌》:"甘辛,溫。"
【功能主治】
①《植物名實圖考長編》:"治心痛。"
②《江蘇藥材誌》:"暖胃,平肝,益腎,散寒,止噦。民間用作止痛劑,治肝胃氣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4錢。
【摘錄】《*辭典》
桂花子《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江蘇藥材誌》
【拼音名】GuìHuāZǐ
【別名】桂花樹子、四季桂子
【來源】
藥材基源:為木犀科植物木犀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Osmanthusfragrans(Thunb.)Lour.[OleafragransThunb.]
采收和儲藏:4~5月果實成熟時采收,用溫水浸泡後,曬幹。
【原形態】常綠喬木或灌木,最高可達18m。樹皮灰褐色。小枝黃褐色,無毛。葉對生,葉柄長0.8-1.2cm;葉片革質,橢圓形、長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7-14.5cm,寬2.6-4.5cm,先端漸尖,基部漸狹呈楔形或寬楔形,全緣或通常上半部具細鋸齒,腺點在兩面連成小水泡狀突起。聚傘花序簇生於葉腋,或近於帚狀,每腋內有花多朵;苞片2,寬卵形,質厚,長2-4mm,具小尖頭,基部合生;花梗細弱;花極芳香;花萼鐘狀,4裂,長約1mm,裂片稍不整齊;花冠裂片4,黃白色、淡黃色、黃色或橘紅色,長3-4mm,花冠管僅長0.5-1mm;雄蕊2,著生於花冠管中部,花絲極短,藥隔在花藥先端稍延伸呈不明顯的小尖頭;雌蕊長約1.5mm,花柱長約0.5mm。果歪斜,橢圓形,長1-1.5cm,呈紫黑色。花期9-10月,果期翌年3月。
【生境分布】全國各地多有栽培。原產我國西南部。
【性狀】性狀鑒別果實黑色或紫黑色,長卵形,長1.5-2cm,直徑0.7-0.9cm。果核紫紅色,具有突起的棱線6-8條,胞間開裂,內含種子1顆,圓錐形,長1.2-1.3cm,直徑約0.5cm,種皮黃色,種仁類白色,油質性。
【性味】甘;辛;性溫
【歸經】肝;胃經
【功能主治】溫中行氣止痛。主胃寒疼痛;肝胃氣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g.
【各家論述】
1.《植物名實圖考匯編》:治心痛。
2.《江蘇藥材誌》:暖胃,平肝,益腎,散寒,止噦。民間用作止痛劑,治肝胃氣病。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