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文山中草藥》
【拼音名】TǔYìZhīHāo
【別名】野一枝蒿、白花一枝蒿、蜈蚣草(《文山中草藥》),馬茴香、飛天娛蚣、一支蒿(《雲南思茅中草藥選》),一枝蒿、茅草一枝蒿、刀口藥、刀口傷皮、細楊柳、蒿子跌打、四亂蒿(《雲南中草藥》),千葉蓍(《雲南中草藥選》)。
【來源】為菊科植物西南蓍草的全草。夏、秋季采收。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3~100厘米。莖有縱溝紋。葉互生,長線形,長3~12厘米,2~3回羽狀深裂,裂片線形,有毛或光滑,基部半抱莖。頭狀花序,排列成傘房狀,簇生於枝端;邊緣舌狀花雌性,白色或淡粉紅色,中央管狀花兩性,淺黃色。瘦果扁平,無冠毛。花期夏季。
【生境分布】多生於高山草叢及山坡陰涼處。亦有栽培。
【化學成份】全草含揮發油、鞣質、有機酸。
【性味】
辛,寒,有毒,
①《文山中草藥》:"味辛麻,性寒,有毒。"
②《雲南思茅中草藥選》:"性寒,味苦辛,有小毒。"
③《雲南中草藥》:"辛麻,溫,劇毒。"
【功能主治】
活血祛風,消腫止痛。治跌打損傷,風濕痹痛,胃痛,牙痛,經閉腹痛,急性乳腺炎,疔瘡腫痛。
①《文山中草藥》:"祛風除濕,消腫止血。治吐血,便血,風濕疼痛,腰痛,外傷出血,疔瘡腫痛,牙痛。"
②《雲南思茅中草藥選》:"清熱解毒,散瘀鎮痛。治跌打損傷,骨折,風濕痹痛,肺癆咳血,支氣管炎,扁桃腺炎,吐血,閉經,痛經,腹中痞塊。外傷出血,蛇咬傷。"
③《雲南中草藥》:"通經活血,消腫止痛,消炎止血。"
【用法用量】外用:搗敷。內服:煎湯,1~3分。
【註意】《文山中草藥》:"孕婦禁服。本品有毒,不可過量服用。"
【附方】
①治跌打扭傷,紅腫瘀痛:鮮馬茴香、生姜各適量,搗爛加酒燉熱搽。(《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②治乳腺炎:鮮飛天蜈蚣三分,搗爛,開水送服.(《雲南中草藥》)
③治牙痛:飛天蜈蚣根,米粒大放痛處。(《雲南中草藥》)
④治外傷出血:千葉蓍適量,研粉撒布傷處。(《雲南中草藥選》)
【臨床應用】治療急性乳腺炎、急性陷窩性扁桃體炎等多種炎癥,取全草研末,每次1克,開水送服。經治80余例,均有效。
【摘錄】《*辭典》
土一枝蒿《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文山中草藥》;
【拼音名】TǔYìZhīHāo
【英文名】HerbofWilsonYarrow
【別名】千葉蓍、馬茴香、飛天蜈蚣、一支蒿、野一枝蒿、蜈蚣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雲南蓍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chilleawilsonianaHeimerlexHand.-Mazz.[A.sibiricaLedeb.Subsp.wilsonianaHeimerlexHand.-Mazz]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鮮用或切段曬幹。
【原形態】雲南蓍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根狀莖短。莖直立,有縱溝紋,中部以上密生長柔毛,上面有分枝,葉腋常有不育枝。葉互生;無柄;葉片長線形,長4-6.5cm,寬1-2cm,2面羽狀全裂,葉軸寬約1.5mm,全緣或有1-2個小齒,裂片橢圓狀披針形,裂片和齒端有軟骨質小尖,上面疏生柔毛,下面密生柔毛及腺點。頭狀花序多數,含有成復傘房花序;總苞寬鐘形或半球形,直徑4-6mm;總苞片3層,覆瓦狀排列,外層短,卵狀披針形,有中肋,邊緣膜質,褐色,流蘇狀,疏生柔毛;托片舟狀,披釷菜;邊緣舌狀花雌性,6-16朵,舌片白色或淡粉紅色,先端有3淺齒,中央和狀花兩性,淡黃色或白色,管部壓扁具腺點。瘦果長圓狀楔形,長2.5mm,具翅,無冠毛。花、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草地及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山西、陜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化學成份】全草含揮發油、鞣質、有機酸。
【性味】味辛麻;苦;性微溫;有毒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散瘀止痛;解毒水腫。主風濕疼痛;胃痛;牙痛;跌打瘀痛;癰腫瘡毒;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g;或感想末;或浸灑。外用:適量,搗敷;或感想末撒。
【註意】《文山中草藥》:孕婦禁服。本品有毒,不可過量服用。
【各家論述】1.《文山中草藥》:祛風除濕,消腫止血,治吐血,便血,風濕疼痛,腰痛,外傷出血,疔瘡腫痛,牙痛。2.《雲南思茅中草藥選》:清熱解毒,散瘀鎮痛。治跌打損傷,骨折,風濕痹痛,肺癆咳血,支氣管炎,扁桃腺炎,吐血,閉經,痛經,腹中痞塊。外傷出血,蛇咬傷。3.《雲南中草藥》:通經活血,消腫止痛,消炎止血。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