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紅澤蘭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HónɡZéLán

【別名】山澤蘭、澤蘭、垂序馬藍、擬馬藍

【來源】爵床科紅澤蘭屬植物紅澤蘭Championellajaponica(Thunb.)Brem.[Strobilanthesjaponicus(Thunb.)Miq.]以全草入藥。夏秋采收,切段,曬幹。

【性味】辛,溫。

【功能主治】活血通經,去瘀止痛。用於痛經,盆腔炎,產後腹痛,跌打損傷,風濕骨痛。

【用法用量】3~5錢。

【註意】孕婦忌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紅澤蘭《*辭典》

【出處】《四川常用中草藥》

【拼音名】HónɡZéLán

【來源】為爵床科植物垂序馬藍的全草。7~9月間,可采割莖葉兩次,曬幹。

【原形態】多年生灌木狀草本,高60~80厘米,莖叢生,四棱形,靠地的節上有不定根,上端多分枝,節間基部腫脹。葉對生,披針形,長3~4厘米,寬0.7~1厘米,先端鈍尖,基部狹楔形,邊緣有疏鈍鋸齒,兩面均無毛;葉柄短或近無柄,短穗狀花序由枝頂葉腋抽出,花淡紫色,徑約1.2厘米;萼片5枚,狹小,綠色;花冠漏鬥狀,下部細長成筒,略彎,上部5裂片,先端圓形;雄蕊4,2強,著生於冠管上;雌蕊1,花柱細長,有毛,略露於管外。花期6~7月。

【生境分布】生長於林邊、溝邊、屋旁等陰溫的地方。分布四川、湖北。

【性狀】幹燥全草全體呈紫黑色(鮮時紫紅色);莖四棱形,粗約3~5毫米,末端漸細小。表面棕褐色,有順向紋理,有節,節間長約4~8厘米。分枝對生於節上。質脆易斷,斷面中央有小空心。葉片多已皺縮或破碎,完整者呈披針形。微有清香氣。以全草少碎斷者為佳。

【性味】

苦微辛,溫。

①《四川常用中草藥》:"性微溫,味苦。"

②成都《常用草藥治療手冊》:"性溫,味微辛。"

【歸經】《四川常用中草藥》:"入肝、脾二經。"

【功能主治】《四川常用中草藥》:"消瘀行水,舒肝散郁。治月經不調,產後淋漓腹痛,血暈,癥瘕癰腫,跌打損傷及身面浮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

【註意】《四川常用中草藥》:"無血滯者忌用。"

【備註】本品在四川西部作澤蘭用。

【摘錄】《*辭典》

紅澤蘭《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藥》。

【拼音名】HónɡZéLán

【英文名】HerbofJapaneseConehead

【別名】水靈山、水連召、山澤藍

【來源】

藥材基源:為爵床科植物垂序馬藍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trolanthesjaponicus(Thu-nb.)Miq.[Chanpionellajaponica(Thunb.)Bremek.]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洗凈,曬幹。

【原形態】垂序馬藍多年生灌木狀草本,高60-80cm。莖叢生,呈四棱形,靠地的節上生不定根,節間基部腫脹;上部多分枝。葉對生;葉柄短或近無柄;葉片披針形,長3-4cm,寬0.7-1cm,先端鈍尖,基部狹楔形,兩面均無毛,邊緣疏鈍鋸齒。短穗狀花序由枝頂葉腋抽出;花淡紫色,直徑約1.2cm;萼片5;花冠漏鬥狀,下部細長成筒,略彎,上部5裂片,先端圓形;雄蕊二強,著生於冠管上,花絲基部有膜相連,有1退化雄蕊殘跡。蒴果長7-10mm。種子4顆,有微毛。花期6-7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林邊、溝邊等陰濕地。

資源分布:分布於湖北、四川、雲南等地。

【性味】味辛;微苦;性微濕

【歸經】歸肝;脾經

【功能主治】活血通經;化瘀行水。主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產後腹痛;癥瘕;身面浮腫;癰;腫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

【註意】《四川常用中草藥》:無血滯者忌用。

【各家論述】《四川常用中草藥》:消瘀行水,舒肝散郁。治月經不調,產後淋漓腹痛,血暈,癥瘕癰腫,跌打損傷及身面浮腫。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紅澤蘭相關圖片

紅澤蘭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紅雲草  下一个:紅粘谷>>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