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梨功效和作用

【出處】《別錄》

【拼音名】Lí

【別名】快果(陶弘景),果宗、玉乳、蜜父(《綱目》)。

【來源】主要為薔薇科植物白梨、沙梨、秋子梨等栽培種的果實。8~9月間果實成熟時采收。鮮用或切片曬幹。

【原形態】

①白梨

落葉喬木。小枝粗壯,幼時有柔毛,越年生的枝紫褐色,有皮孔。葉互生;革質;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長5~40厘米,寬約6厘米,先端銳尖,基部闊楔形,罕圓形,葉緣鋸齒銳細如針,初時兩面有絨毛,後變光滑;葉柄長2.5~7厘米。傘形總狀花序,有花7~10朵;花梗長1.5~3厘米;苞片2,針狀;萼片基部狹窄,有腺狀鋸齒。內面有黃色細毛;花瓣5,白色,卵形;雄蕊20;花柱5或4,與雄蕊約等長,光滑。梨果球狀卵形,直徑2.5~3厘米;先端留有殘萼;果梗長3~4厘米;果皮黃白色,稍有斑點。花期4月。果期9月。

分布華北、西北和遼寧等地。

②沙梨

喬木。小枝光滑或幼時有毛。葉略革質;卵狀長橢圓形或卵形,長7~13厘米,寬4~8厘米,先端長尖,基部圓形或近乎心臟形,或廣楔形,邊緣密生刺尖狀鋸齒,兩面無毛,或嫩枝葉有絨毛;葉柄長3~4厘米。傘形總狀花序,有花6~9朵;萼片5,自基部分裂,三角狀卵形,先端長尖,長0.6~1厘米,較花托長2倍,緣有腺質鋸齒,內面基部有黃毛;花瓣5,卵形,長1.5~4.5厘米,白色,先端有不規則的缺刻,基部有短爪;雄蕊20;花柱5或4,無毛,與雄蕊同長。梨果近球形,皮赤褐色,或青白色:果肉稍硬,頂部無殘萼。種子楔狀卵形,稍扁平,黑褐色。花期4月。果熟期9月。

分布長江流域以南各地及淮河流域。

③秋子梨

喬木。嫩枝有綿毛,旋即脫落。葉近圓形或廣卵形,長5~10厘米,寬4~8厘米,先端尾尖,邊緣有刺毛狀尖鋸齒,基部通常圓形,有時心形,兩面無毛,光澤;葉柄長2~6厘米,幼時有毛。傘形總狀花序,有花6~12朵:萼片三角形,先端漸尖,邊有絨毛;花瓣白色;雄蕊多數。梨果近球形,徑長1.5~6.5厘米,暗綠色稍帶褐色,或黃色,常有紅色斑點;花萼宿存;果柄直生,不下垂,長1.5~2厘米。花期4月。果期9月。

分布我國東北及河北、山東、山西、陜西、甘肅等地。

【化學成份】

沙梨果實含蘋果酸、檸檬酸、果糖、葡萄糖、蔗糖等。

白梨果實含蔗糖、果糖等。

【性味】

甘微酸,涼。

①《日用本草》:"甘,酸,平。"

②《本草再新》:"味甘,性微寒,無毒。"

【歸經】

入肺、胃經。

①《本草經巰》:"入手太陰,兼入足陽明經。"

②《要藥分劑》:"入心、肺二經,兼入肝、胃二經。"

【功能主治】

生津,潤燥,清熱,化痰。治熱病津傷煩渴,消渴,熱咳,痰熱驚狂,噎膈,便秘。

①《千金·食治》:"除客熱氣,止心煩。"

②《唐本草》:"削貼湯火瘡,不爛、止痛、易差。又主熱嗽,止渴。"

③《食療本草》:"胸中痞塞熱結者可多食好生梨。卒闇風失音不語者,生搗汁一合頓服之,日再服。"

④《日華子本草》:"消風,療咳嗽,氣喘熱狂;又除賊風、胸中熱結;作漿吐風痰。"

⑤《開寶本草》:"主客熱、中風不語,又療傷寒熱發,驚邪,嗽,消渴,利大小便。"

⑥《滇南本草》:"治胃中痞塊食積,霍亂吐瀉,小兒偏墜疼痛。"

⑦《綱目》:"潤肺涼心,消痰降火,解瘡毒、酒毒。"

⑧《本草通玄》:"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臟之陰。"

⑨《本草求原》:"梨汁煮粥,治小兒疳熱及風熱昏躁。"

【用法用量】內服:生食、(去皮、核)搗汁或熬膏。外用:搗敷或搗汁點眼。

【註意】

脾虛便溏及寒嗽忌服。

《本草經疏》:"肺寒咳嗽、脾家泄瀉、腹痛冷積、寒痰痰飲、婦人產後、小兒痘後、胃冷嘔吐,法鹹忌之。"

【附方】

①治太陰溫病,口渴甚者:甜水梨大者一枚。薄切,新汲涼水內浸半日,(搗取汁)時時頻飲。(《溫病條辨》雪梨漿)

②治太陰溫病口渴甚,吐白沫粘滯不快者:梨汁、荸薺汁、鮮葦根汁、麥冬汁、藕汁(或用蔗漿)。臨時斟酌多少,和勻涼服,不甚喜涼者,重湯燉溫服。(《溫病條辨》五汁飲)

③治小兒心藏風熱,昏怕躁悶,不能食:梨三枚。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入粳米一合,煮粥食之。(《聖惠方》)

④治消渴:香水梨(或好鵝梨,或江南雪梨,俱可),用蜜熬瓶盛,不時用熱水或冷水調服,止嚼梨亦妙。(《普濟方》)

⑤治卒咳嗽:㈠梨一顆,刺作五十孔,每孔內置椒一粒,以面裹於熱火灰中煨令熟,出,停冷,去椒食之。㈡梨,去核,納酥蜜,面裹燒令熟,食之。㈢梨,搗汁一升,酥一兩,蜜一兩,地黃汁一升。緩火煎,細細含咽。凡治嗽皆須待冷,喘息定後方食,熱食之反傷矣,令嗽更極,不可救。如此者,可作羊肉湯餅飽食之,便臥少時。(《孟詵方》)

⑥治痰喘氣急:梨,剜空,納小黑豆令滿,留蓋合住,系定,糠火煨熟,搗作餅,每日食之。(《摘元方》)

⑦清痰止嗽:梨,搗汁用,熬膏亦良,加姜汁、白蜜。

⑧治中風痰熱:梨汁同霞天膏、竹瀝、童便服。

⑨治急驚風熱痰壅:梨汁和牛黃服之。

⑩治血液衰少,漸成噎膈:梨汁同人乳、蔗汁、蘆根汁、童便、竹瀝服之。(⑦方以下出《本草求原》)

⑾治反胃轉食,藥物不下:大雪梨一個,以丁香十五粒,刺入梨內,濕紙包四五重,煨熟食之。(《聖濟總錄》)

⑿治卒患赤目胬肉,坐臥痛者:好梨一顆(搗,絞取汁),黃連三枝(碎之)。以綿裹漬令色變,仰臥註目中。(《本草圖經》)

【各家論述】

①《本草衍義》:"梨,多食則動脾,少則不及病,用梨之意,須當斟酌,惟病酒煩渴人,食之甚佳,終不能卻疾。"

②《綱目》:"《別錄》著梨,止言其害,不著其功,陶隱居言梨不入藥,蓋古人論病多主風寒,用藥皆用桂、附,故不知梨有治風熱、潤肺、涼心,消痰、降火、解毒之功也。今人痰病火病,十居六七,梨之有益,蓋不為少,但不宜過食爾。然惟乳梨、鵝梨、消梨可食,余梨則亦不能去病也。"

③《本草經疏》:"梨,能潤肺消痰,降火除熱,故蘇恭主熱嗽止渴,貼湯火傷;大明主賊風心煩,氣喘熱狂;孟詵主胸中痞塞熱結等,誠不可闕者也。《本經》言多食令人寒中者,以其過於冷利也;乳婦金瘡不可食者,以血得寒則凝而成瘀為病也。凡人有痛處,脈數無力,或發渴,此癰疽將成之候,惟晝夜食梨,可轉重為輕。膏粱之家,厚味釅酒,縱恣無節,必多痰火卒中癰疽之病,數食梨,可變危為安,功難盡述。"

④《重慶堂隨筆》:"梨,不論形色,總以心小肉細,嚼之無渣,而味純甘者為佳。凡煙火、煤火、酒毒,一切熱藥為患者,啖之立解。溫熱燥病,及陰虛火熾,津液燔涸者,搗汁飲之立效。"

【摘錄】《*辭典》

梨《中華本草》

【出處】

出自《名醫別錄》。

1.《本草圖經》:梨,醫家相承用乳梨、鵝梨。乳梨出宣城,皮厚而肉實,其味極長。鵝梨出近京州郡及北都,皮薄而漿多,味差短於乳梨,其香則過之。咳嗽熱風痰實藥多用之。其余水梨、消梨、紫煤梨、赤梨、甘棠禦兒梨之類甚多,俱不聞入藥也。

2.《綱目》:梨品甚多,必須棠梨桑樹接過者,則結子旱而佳。梨有青、黃、紅、紫四色,乳梨即雪梨,鵝梨即錦梨,消梨即香水梨也,俱為上品,可以治病。

【拼音名】Lí

【英文名】fruitofBretschneiderpear,fruitofSandpear,fruitofUssurianpear

【別名】快果、果宗、玉乳、蜜父

【來源】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白梨、沙梨、秋子梨等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PyrusbretschneideriRehd.2.Pyruspyrifolia(Burm.f.)Nakai[FicuspyrifoliaBurm.f.]3.PyrusussuriensisMaxim.

采收和儲藏:8-9月當果皮呈現該品種固有的顏色,有光澤和香味,種子變為褐色,果柄易脫落時,即可采摘。

【原形態】

1.白梨喬木,高達5-8m。樹冠開展;小枝粗壯,幼時有柔毛;二年生的枝紫褐色,具稀疏皮孔。葉柄長2.5-7cm;托葉膜質,邊緣具腺齒;葉片卵形或橢圓形,長5-11cm,寬3.5-6cm,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寬楔形,邊緣有帶刺芒尖銳齒,微向內合攏,初時兩面有絨毛,老葉無毛。傘形總狀花序,有花7-10朵,直徑4-7cm總花梗和花梗幼時有絨毛,花梗長1.5-3cm;花瓣卵形,長1.2-1.4cm,寬1-1.2cm,先端呈嚙齒狀,基部具短爪;雄蕊20;長約花瓣的一半;花柱5或4,離生,無毛。果實卵形或近球形,微扁,褐色。花期4月。果期8-9月。

2.沙梨本種與白梨的區別為:葉片基部圓形或近心;果實褐色。花期4月,果期8月。

3.秋子梨本種與2種的區別為:葉形大,長5-10cm,寬4-6cm,葉邊刺芒長;花柱5;果實黃色,果梗長1-2cm。花期5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1.白梨:生於海拔100-2000m的幹旱寒冷地區山坡陽處。

2.沙梨:生於海拔100-1400m的溫暖而多雨的地區。

3.秋子梨:生於海拔100-2000m的寒冷幹燥的山區。

資源分布:1.白梨分布於河北、山西、陜西、甘肅、青海、山東、河南等地。

2.沙梨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

3.秋子梨分布東北、華北及山東、陜西、甘肅等地。

【栽培】

1.生物學特性: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比蘋果強。耐寒、耐旱、耐澇、耐鹽堿。冬季最低溫度在-25度以上的地區,多數品種可安全越冬。根系發達,喜光喜溫,宜選擇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緩坡山地種植,尤以砂質壤土山地為理想。

2.栽培技術:多用於嫁接。春季移栽的棠梨苗,只要管得好,可於當年8月進行腹接,年底或來春即可出圃。定植時間以落葉後至萌芽前這一階段為最好,行株距一般7m×5m,每1HM2300株左右。

3.可間種豆類、花生等矮桿作物。註意施肥和整形修剪。

4.病蟲害防治:黑星病,為害枝和葉和果實,噴1:2:200波爾多液,以後每隔半月噴藥一次,連噴4-5次。

【性狀】

1.白梨果實多呈卵形或近球形,通常直徑5-7cm,先端有殘留花萼。基部具肥厚果柄,長3-4cm,表面黃白色,有細密斑點。橫切面可見白色子房4-5室,種子倒卵形,微扁,長6-7mm,褐色。果肉微香,多汁,味甜微酸。幹品為圓形橫切片,多卷縮,直徑2-2.5cm。外皮淡黃色,有細密斑點。果肉黃白色,有的可見子房室,或灰褐色種子。氣微,味甜微酸。

2.沙梨果實近球形,先端微向下陷,先端無宿萼。表面淺褐色或棕褐色,有淺色斑點。橫切面可見子房室2-5,種子楔狀卵形,稍扁平,長8-10mm,黑褐色。幹品多為切片,常皺摺或粘疊在一起,展平後呈圓形薄片,寬4-5-7cm,厚約1mm。外皮深棕色,常具灰白色斑點稀疏散在。果肉厚,占片面的大部分,黃棕色,粗糙,略呈顆粒狀,橫切片的中部可見5室,每室具1顆黑褐色種子,有時種子脫落而呈空洞狀。質稍軟,微具糖性。氣微,味甜。

3.秋子梨果實近球形,較小,直徑2-6cm,頂端有殘存宿萼,基部微下陷,果柄長1-2cm。表面稍綠色,稍帶褐色或黃色,常有紅色斑點。幹品果皮褐綠色,有棕色斑點。

【化學成份】白梨果實含蔗糖,果糖等。沙梨果實含蘋果酸,枸櫞酸(citrieacid),果糖、葡萄糖,蔗糖等。

【性味】甘;微酸;涼;無毒

【歸經】肺;胃;心;肝經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生津止渴。主肺燥咳嗽;熱病煩燥;津少口幹;消渴;目赤;瘡瘍;燙火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生食,1-2枚;或搗汁;或蒸服;或熬膏。外用:適量,搗敷或搗汁點眼。

【註意】脾虛便溏及寒嗽忌服。《本草經疏》:肺寒咳嗽、脾家泄瀉、腹痛冷積、寒痰痰飲、婦人產後、小兒痘後。胃冷嘔吐,法鹹忌之。

【附方】①治太陰溫病,口渴甚者:甜水梨大者一枚。薄切,新汲涼水內浸半日,(搗取汁)時時頻飲。(《溫病條辨》雪梨漿)②治太陰溫病口渴甚,吐白沫粘滯不快者:梨汁、革養汁、鮮葦根汁、麥冬汁、藕汁(或用蔗漿)。臨時斟酌多少,和勻涼服,不甚喜涼者,重湯燉溫服。(《溫病條辨》五汁飲)③治小兒心藏風熱,昏惜躁悶,不能食:梨三枚。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人粳米一合,煮粥食之。(《聖惠方幻④治消渴:香水梨(或好鵝梨,或江南雪梨,俱可),用蜜熬瓶盛,不時用熱水或冷水調服,止嚼梨亦妙。(《普濟方》)⑤洽卒咳嗽:一、梨一顆,刺作五十孔,每孔內置椒一粒,以面裹於熱火灰中偎令熟,出,停冷,去椒食之。二、梨,去核,納酥蜜,面裹燒令熟,食之。三、梨,搗汁一升,酥一兩,蜜一兩,地黃汁一升。緩火煎,細細含咽。凡治嗽皆須待冷,喘息定後方食,熱食之反傷矣,令嗽更極,不可救。如此者,可作羊肉湯餅飽食之,便臥少時。(《孟詵方》)⑥洽痰喘氣急;梨,剜空,納小黑豆令滿,留蓋合住,系定,糠火煨熟,搗作餅,每日食之。(《摘元方》)⑦清痰止嗽:梨,搗汁用,熬膏亦良,加姜汁、白蜜。⑧治中風痰熱:梨汁同霞天育、竹瀝、童便服。⑨治急驚風熱痰壅:梨汁和牛黃服之。⑩治血液衰少,漸成噎膈:梨汁同人乳、蔗汁、蘆根什、童便、竹瀝服之。(⑦方以下出《本草求原》)11.治反胃轉食,藥物不下:大雪梨一個,以丁香十五粒,刺入梨內,濕紙包四五重,煨熟食之。(《聖濟總錄》)12.治卒患赤目胬肉,坐臥痛者:好梨一顆(搗,絞取汁),黃連三枝(碎之)。以綿裹漬令色變,仰臥註目中。(《本草圖經》)

【各家論述】

1.《本草衍義》:梨,多食則動脾,少則不及病,用梨之意,須當斟酌,惟病酒煩渴人,食之甚佳,終不能卻疾。

2.《綱目》《別錄》著梨,止言其害,不著其功,陶隱居言梨不入藥,蓋古人論病多主風寒,用藥皆用桂、附,故不知梨有治風熱、潤肺、涼心、消痰、降火、解毒之功也。今人痰病火病,十居六七,梨之有益,蓋不為少,但不宜過食爾。然惟乳梨、鵝梨、消梨可食,余梨則亦不能去病也。

3.《本草經疏》:梨,能潤肺消痰,降火除熱,故蘇恭主熱嗽止渴,貼湯火傷;大明主賊風心煩,氣喘熱狂;孟詵主胸中痞塞熱結等,誠不可闕者也。《本經》言多食令人寒中者,以其過於冷利也;乳金瘡不可食者,以血得寒則凝而成瘀為病也。凡人有痛處,脈數無力,或發渴,此癰疽將成之候,惟晝夜食梨,可轉重為輕。膏粱之家,厚味釅酒,縱恣無節,必多痰火卒中癰疽之病,數食梨,刁變危為安,功難盡述。

4.《重慶堂隨筆》:梨,不論形色,總以心小肉細,嚼之無渣,而味純甘者為佳。凡煙火、煤火、酒毒,一切熱藥為患者,啖之立解。溫熱燥病,及陰虛火熾,津液燔涸者,搗汁飲之立效。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梨相關圖片

梨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冷水花  下一个:梨果榕>>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