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路路通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LùLùTōnɡ

【英文名】FRUCTUSLIQUIDAMBARIS

【別名】九孔子

【來源】本品為金縷梅科植物楓香樹LiquidambarformosanaHance的幹燥成熟果序。冬季果實成熟後采收,除去雜質,幹燥。

【性狀】本品為聚花果,由多數小蒴果集合而成,呈球形,直徑2~3cm。基部有總果梗。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有多數尖刺及喙狀小鈍刺,長0.5~1mm,常折斷,小蒴果頂部開裂,呈蜂窩狀小孔。體輕,質硬,不易破開。氣微,味淡。

【性味】苦,平。

【歸經】歸肝、腎經。

【功能主治】祛風活絡,利水通經。用於關節痹痛,麻木拘攣,水腫脹滿,乳少經閉。

【用法用量】5~9g。

【貯藏】置幹燥處。

【摘錄】《中國藥典》

路路通《*辭典》

【出處】《綱目拾遺》

【拼音名】LùLùTōnɡ

【別名】楓實(《南方草木狀》),楓木上球(《德勝堂經驗方》),楓香果(《槐西雜誌》),楓果、聶子(《綱目拾遺》),狼目(《藥材資料匯編》),楓球子(《中藥誌》),狼眼(《中藥材手冊》),楓樹球(《藥材學》),九空子(《江蘇植藥誌》)。

【來源】為金縷梅科植物楓香的果實。冬季采摘,除去雜質,洗凈曬幹。

【原形態】

楓香(《本草經集註》),又名:聶聶(《爾雅》),楓木(《說文》),楓樹(《爾雅》郭虞註),香楓,楓宸(《綱目》),楓仔樹(《植物名匯》),三角楓,三角尖(《嶺南采藥錄》),雞楓樹、雞爪楓、大葉楓、檳樹、檳臭。

落葉喬木,高20~40米;樹皮幼時灰白,平滑。老時褐色、粗糙。葉互生;葉柄長3~7厘米;托葉線形,早落;葉片心形,常3裂,幼時及萌發枝上的葉多為掌狀5裂,長6~12厘米,寬8~15厘米,裂片卵狀三角形或卵形,先端長漸尖,基部心形或截形,邊緣有細鋸齒。花單性,雌雄同株,無花被;雄花淡黃綠色,成總狀花序,有銹色細長毛,雄蕊多數,密生成球形;雌花成圓球形的頭狀花序,被毛,有少數退化雄蕊,子房半下位,多數愈合;四周有許多鉆形小苞片圍繞,2室,花柱2,柱頭彎曲。復果圓球形,下垂,直徑2.5~3厘米,表面有刺,蒴果多數,密集復果之內,長橢圓形,成熟時頂孔開裂。種子多數,細小,扁平,棱上有時略有翅。花期3~4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於濕潤及土壤肥沃的地方。分布陜西、河南、湖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臺灣、廣西、廣東、江西、湖南、四川、雲南、貴州、青海、西藏等地。主產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廣東等地。此外,湖北、河南、貴州等地亦產。

【性狀】幹燥復果呈圓球形,直徑2~3厘米。表面灰棕色或暗棕色,上有多數鳥嘴狀針刺,長約5~8毫米,常折斷;苞片卷成筒狀,有時裂開,內藏多數小蒴果。復果基部殘留果柄,有時折斷。蒴果細小,直徑1~2毫米,頂端有一裂孔,內有種子2枚。種子淡褐色,有光澤。氣特異,味淡。以色黃、個大者為佳。

【藥理作用】實驗證明,楓香酒精溶劑(60%)外用,能防止鉤蚴侵入小鼠皮膚。其防護效力與溶劑濃度成正比。

【性味】

苦,平。

①《現代實用中藥》:"味苦澀,性平,無毒。"

②《浙江民間草藥》:"性平,味淡,無毒。"

③《泉州本草》:"辛苦,性平,無毒。"

【歸經】《綱目拾遺》:"通行十二經。"

【功能主治】

祛風通絡,利水除濕。治肢體痹痛,手足拘攣,胃痛,水腫,脹滿,經閉,乳少,癰疽,痔漏,疥癬,濕疹。

①《綱目拾遺》:"辟瘴卻瘟,明目,除濕,舒筋絡拘攣,周身痹痛,手腳及腰痛,焚之嗅其煙氣皆愈。"

②《嶺南采藥錄》:"治風濕流註疼痛及癰疽腫毒。"

③《現代實用中藥》:"燒灰外用於皮膚濕癬、痔漏等,有收斂、消炎、消毒作用。"

④《中藥誌》:"通經利水,除濕熱痹痛。治月經不調,周身痹痛,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等證。"

⑤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祛風除濕,行氣活血。治風濕性腰痛,心胃氣痛,少乳,濕疹,皮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錢;或煆存性研末。外用:煆存性研末調敷或燒煙聞嗅。

【註意】

孕婦忌服。

①《中藥誌》:"陰虛內熱者不宜。"

②《廣西中藥誌》:"虛寒血崩者勿服。"

③《四川中藥誌》:"凡經水過多及孕婦忌用。"

【附方】

①治風濕肢節痛:路路通、秦艽、桑枝、海風藤、橘絡、苡仁。水煎服。(《四川中藥誌》)

②治臟毒:路路通一個。煆存性,研末酒煎服。(《古今良方》)

③治癬:楓木上球十個(燒存性),白砒五厘。共末,香油搽。(《德勝堂經驗方》)

④治蕁麻疹:楓球一斤。煎濃汁,每天三次,每次六錢,空心服。(《湖南藥物誌》)

⑤治耳內流黃水:路路通五錢。煎服。(《浙江民間草藥》)

【各家論述】《綱目拾遺》:"楓果去外刺皮,內圓如蜂窩,即路路通。其性大能通行十二經穴,故《救生苦海》治水腫脹用之,以其能搜逐伏水也。"

【摘錄】《*辭典》

路路通《中華本草》

【出處】

出自1.《南方草木狀》:楓香,樹似白楊,葉圓而歧分;有脂而香,其大如鴨卵;二月花發,乃著實,八、九月熟,曝幹可燒。惟九真郡有之。

2.《唐本草〉:楓香,所在大山皆有。樹高大,葉三角。五月樹為坎,十一月采脂。

【拼音名】LùLùTōnɡ

【英文名】BeartifulSweetgumFruit,TaiwanSweetgum

【別名】楓實、楓果、楓木上球、楓香果、狼目、狼眼、九空子、楓木球。

【來源】

藥材基源:為金縷梅科植物楓香樹LiquidambarformosanaHance的果序。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iquidambarformosanaHance

采收和儲藏:冬季采摘,除去雜質,洗凈,曬幹。

【原形態】楓香樹落葉喬木,高20-40m。樹皮灰褐色,方塊狀剝落。葉互生;葉柄長3-7cm;托葉線形,早落;葉片心形,常3裂,幼時及萌發枝上的葉多為掌狀5裂,長6-12cm,寬8-15cm,裂片卵狀三角形或卵形,先端尾狀漸尖,基部心形,邊緣有細鋸齒,齒尖有腺狀突。花單性,雌雄同株,無花被;雄花淡黃綠色,成葇荑花序再排成總狀,生於枝頂;雄蕊多數,花絲不等長;雌花排成圓球形的頭狀花序;萼齒5,鉆形;子房半下位,2室,花柱2,柱頭彎曲。頭狀果序圓球形,直徑2.5-4.5cm,表面有刺,蒴果有宿存花萼和花柱,兩瓣裂開,每瓣2淺裂。種子多數,細小,扁平。花期3-4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山地常綠闊葉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秦嶺及淮河以南各地。

【性狀】

性狀鑒別果序圓球形,直徑2-3cm。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有多數尖刺狀宿存萼齒及鳥嘴狀花柱,常折斷或彎曲,除去後則現多數蜂窩小孔;基部有圓柱形果柄,長3-4.5cm,常折斷或僅具果柄痕。小蒴果頂部開裂形成空洞狀,可見種子多數,發育不完全者細小,多角形,直徑約1mm,黃棕色亞棕褐色,發育完全者少數,扁平長圓形,具翅,褐色。體輕,質硬,不易破開。氣微香,味談。以個人、色黃、無泥、無果柄者為佳。

顯微鑒別粉末特征:棕褐色。①纖維(果序軸)多斷碎,長短不一,直徑13-45um,末端稍鈍或鈍圓,壁多波狀彎曲,木化,孔溝有時明顯,胞腔內常合棕黃色物。②果皮石細胞類方形、梭形、不規則形或分枝狀,直徑53-398μm,壁極厚,孔溝分枝狀。③宿萼表皮細胞表面觀多角形,壁厚,具孔溝,腔小,內含棕黃色物。①單細胞毛(宿萼)常彎曲,長42-126μm,寬約14μm,亦含棕黃色物。

【化學成份】楓香樹果含28-去甲齊墩果酮酸(28-noroleanonicacid),蘇合香素(styracin,即桂皮酸桂皮醇酯cin-namylcinnamate),左旋肉桂酸龍腦酯(bornylcinnamate),環氧蘇合香素(styracinepoxide),異環氧蘇合香素(isostyracinepoxide),氧化丁香烯(caryophylleneoxide),白樺脂酮酸(betulonicacid,即路路通酮酸liquidambronicacid,又稱路路通酸liq-uidambaricacid),24-乙基膽甾-5-烯醇(24-ethyl-△5-cholestene-3β-ol)。

【藥理作用】

1.外用:實驗證明,楓香酒精溶劑(60%)外用,能防止鉤蚴侵入小鼠皮膚。其防護效力與溶劑濃度成正比。

2.保肝作用:樺木酮酸具有明顯的抗肝細胞毒活性,即在體外試驗中,對由四氯化碳及氨基半乳糖誘導的初次培養的大鼠肝細胞的細胞毒性有明顯的保護作用。該生藥在臺灣作保肝藥。

【鑒別】理化鑒別(l)取本品1g,加水5ml,水浴加熱20min,濾過,取濾波2ml,加堿性酒石酸銅試液2ml,在沸水浴中加熱10min,產生紅色氧化亞銅沈澱。(檢查糖類)(2)取本品1g加95%乙醇10ml,水浴加熱15min,放冷,濾過。濾液供下述試驗:①取濾液2ml,蒸十,加濃硫酸一醋酐試劑2滴,顯紅紫色,漸變為紫棕色,最後顯汙綠色。(檢查甾類)②取濾液2ml,加鋅粉少許,滴加濃鹽酸3-4滴,水浴加熱15-20min,顯橙色。(檢查黃酮類)

【性味】苦;平

【歸經】十二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疏肝活絡;利水。主風濕痹痛;肢體麻木;手足拘攣;脘腹疼痛;經閉;乳汁不通;水腫脹滿;濕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或煆存性研末服。外用:適量,研末敷;或燒煙聞嗅。

【註意】

1.孕婦忌服。

2.《中藥誌》:陰虛內熱者不宜。

3.《廣西中藥誌》:虛寒血崩者勿服。

4.《四川中藥誌》:凡經水過多及孕婦忌用。

【附方】①治風濕肢節痛:路路通、秦艽、桑枝、海風藤、橘絡、苡仁。水煎服。(四川中藥誌)②治臟毒:路路通一個。煆存性,研末酒煎服。(《古今良方》)③治癬:楓木上球十個(燒存性),白砒五厘。共末,香油搽。(《德勝堂經驗方》)④治蕁麻疹:楓球一斤。煎濃汁,每天三次,每次六錢,空心服。(湖南藥物誌》)⑤治耳內流黃水:路路通五錢。煎服。(《浙江民間草藥》)

【各家論述】

1.《綱目拾遺》:楓果,樹似白楊,內圓如蜂窩,即路路通。其性大能通行十二經穴,故《救生苦海》治水腫脹用之,以其能搜逐伏水也。

2.《綱百拾遺》:辟瘴卻瘟,明目,除濕,舒筋絡拘攣,周身痹痛,手腳及腰痛,焚之嗅其煙氣皆愈。

3.《嶺南采藥錄》:治風濕流註疼痛及癰疽腫毒。

4.《現代實用中藥》:燒灰外用於皮膚濕癬、痔漏等,有收斂、消炎、消毒作用。

5.《中藥誌》:通經利水,除濕熱痹痛。治月經不調,周身痹痛、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等證。6.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祛風除濕,行氣活血。治風濕性腰痛、心胃氣痛,少乳,濕疹,皮炎。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路路通相關圖片

路路通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路郎雞  下一个:路旁菊>>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