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馬藺子功效和作用

【出處】《唐本草》

【拼音名】MǎLìnZǐ

【別名】蠡實(《本經》),荔實(《別錄》),馬楝子(《本草圖經》),馬蓮子(《河北中藥手冊》)。

【來源】為鳶尾科植物馬藺的種子。8~9月果實成熟時割下果穗,曬幹,打取種子,除去雜質,再曬幹。

【原形態】

馬藺(《唐本草》),又名:旱蒲(《禮記》),劇草、豕首、三堅(《本經》),荔(《說文》),馬薤(《禮記》鄭玄註),馬蓮(《釋草小記》),蠡草(《綱目》)。

多年生草本,高約25~30余厘米。根莖粗壯,根細而堅韌。葉基生,線形,長20~40厘米,寬3~6毫米,先端漸尖,全緣,下部帶紫色,質較硬,光滑無毛,平行脈兩面凸起,7~10條。花莖近上端有3片葉狀苞片;花淡藍紫色,1~3朵,生於花莖頂端,花被6,2輪,下部聯合成筒,外輪匙形,向外彎曲而下垂,內輪倒披針形,直立;雄蕊3,密接在花柱外側,花藥長;蜂蕊1,子房下位,狹長,花柱3深裂,扁平,柱頭呈花瓣狀2裂。蒴果紡錘形,具三棱,先端細。種子多數,紅褐色,為不規則的圓形,有棱。花期4~6月。果熟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於向陽的山野。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主產江蘇、遼寧、河北、北京等地。

【性狀】幹燥成熱的種子為扁平或不規則卵形的多面體,長約5毫米,寬3~4毫米。表面紅棕色至黑棕色,摹部有黃棕色或淡黃色的。種臍,頂端有合點略突起。質堅硬。切斷面胚乳肥厚,灰白色,角質性;胚位於種臍的一端,白色,細小彎曲。氣微弱,味淡。以赤褐色、飽滿、純凈者為佳。

【炮制】

揀凈雜質,篩去灰屑,搗碎或武火炒至鼓起為度.。

《綱目》:"凡入藥炒過用,治疝則以醋拌炒之。"

【性味】

甘,平。

①《本經》:"味甘,平。"

②《別錄》:"無毒。"

③《蜀本草》:"寒。"

【歸經】

①《得配本草》:"入陽明經血分。"

②《本草再新》:"入脾、肺二經。"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止血,解毒。治黃疸,瀉痢,吐血,衄血,血崩,白帶,喉痹,癰腫。

①《本經》:"主皮膚寒熱,胃沖熱氣,風寒濕痹,堅筋骨,令人嗜食。"

②《別錄》:"止心煩滿,利大小便,長肌膚。"

③《唐本草》:"療金瘡血內流、癰腫等病有效。"

④《日華子本草》:"治婦人血氣煩悶,產後血運並經脈不止,崩中帶下,消一切瘡癤腫毒,止鼻洪吐血,通小腸,消酒毒,治黃病,敷蛇蟲咬,殺草毒。"

⑤《綱目》:、"治小腹疝痛、腹內冷積、水痢諸病。"

⑥《醫林纂要》:"破血,軟堅。"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入丸、散。外用:搗敷。

【註意】

①《別錄》:"多服令人溏泄。"

②《得配本草》:"燥熱者禁用。"

【附方】

①治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馬藺子三錢。水煎服。(《新疆中草藥手冊》)

②治水痢:馬藺子、幹姜、黃連。上三味為散。熟煮湯,取一合許,和二方寸匕,入腹即斷。冷熱皆治。(《隨身備急方》馬藺散)

③治月經過多:馬藺子三錢,馬藺花三錢,石榴皮四錢。共為細末,一日分三次服。(《新疆中草藥手冊》)

④治喉痹腫熱痛悶:川升麻一兩,馬藺子二兩。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蜜水調下一錢。(《聖惠方》升麻散)

⑤治咽喉腫痛:馬藺子二錢,牛蒡子三錢,大青葉一兩。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⑥治鼻衄、吐血:馬藺子二錢,白茅根一兩,仙鶴草五錢。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臨床應用】

①治療骨結核

將馬藺子放在鐵鍋內炒幹研粉內服,每日3次,每次5~7克,小兒酌減。另用其粉2份,凡士林5份,調成藥膏外敷。觀察骨結核59例,用藥時間2~8個月,痊愈者20例,顯著好轉27例,其余結果不明。

②避孕

將馬藺子60克搗碎,加水2碗熬成1碗,加入黃酒0.5斤或1斤,稍煮,連渣帶湯分成6份。經來時每日2次,連服3天。或將壓碎的馬藺子加工制成膠囊劑,50克生藥相當於18粒膠囊,每天2次,每次3粒,從月經第1天起服用,連服3天。湯劑試用於200例育齡婦女,1個月內懷孕者6例;另觀察25例,3個月懷孕者4例,6個月懷孕者7例。膠囊試用於220例(其中80%左右為哺乳期婦女),服藥後3個月內懷孕者63人。服藥後少數有月經提前、錯後,經量或多或少,白帶稍多等副作用。故以馬藺子作避孕藥,殊欠理想。

【備註】新疆地區尚以同屬植物堿地馬藺的種子,與馬藺子同等入藥。

【摘錄】《*辭典》

馬藺子《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唐本草》

【拼音名】MǎLìnZǐ

【英文名】ChineseIrisSeed,SeedofChineseSmallIris

【別名】蠡實、荔實、馬楝子、馬蓮子、馬帚子

【來源】

藥材基源:為鳶尾科植物馬藺的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IrislacteaPall.var.chinensis(Flsch.)Koidz.

采收和儲藏:8-9月果熟時采收,將果實割下曬幹,打下種子,除去雜質,再曬幹。

【原形態】馬藺多年生草本,高40-60cm。根莖木質化,粗壯,斜升,近地面有大量呈纖維狀的老葉葉鞘。須根粗長,黃白色。葉簇生,堅韌,近於直立;葉片條形,長40-50cm,寬4-6mm,先端漸尖,全緣,基部套褶;無中脈,具多數平行脈。花莖先端具苞片2-3片,內有2-4花;花梗長3-6cm;花淺藍色、藍色、藍紫色,花直徑5-6cm,花被裂片6,2輪排列,花被上有較深色的條紋;雄蕊3,花藥黃色;子房長3-4.5cm,直徑1-1.4cm,花柱分枝扁平,拱曲,先端2裂。葫果長圓柱狀,長4-6.3cm,直徑1-1.3cm,有明顯的6條縱棱,先端具喙。種子為不規則的多面體,黑褐色。花期5-7月,果期6-9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荒地、山坡草地或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及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西藏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種子呈不規則多面體,長約5mm,寬3-4mm。表面紅棕色至黑棕色,略有細皺紋,基部有淺色種臍,先端有合點,略突起,質堅硬不易碎裂。切斷面胚乳發達,灰白色,角質,胚位於種臍的一端,白色,細小彎曲。氣微弱,味淡。顯微鑒別種子橫切面:種皮表皮為1列排列整齊的長方形細胞,壁厚,內含深棕色塊狀物,外壁被有厚角質層,其下為6-7列皺縮的頹廢薄壁細胞,最內為3-4列排列整齊的棕色扁平細胞。外胚乳為2列薄壁細胞,內胚乳形大,壁厚,胞腔內含糊粉粒及脂肪油。

【化學成份】種皮含馬藺子甲、乙、丙素(pallasonA、B、C),羽扁豆烯-3-酮(lupene-3-one),白樺脂醇(betul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及植物蠟(phytowax)。種仁油含脂肪酸(fattyacid):亞油酸(linoleicacid),油酸(oleicacid),硬脂酸(stearicacid),軟脂酸(palmiticacid),肉豆蔻酸(myristicacid),月桂酸(lauricacid),癸酸(capricacid)。

【藥理作用】

1.避孕作用:小鼠口服馬藺子醇浸膏具有抗生育、抗著床作用。種皮有效,種仁則無作用。家兔連續服用5天,並無抗排卵作用;幼兔連續腹腔註射7天,無黃體酮樣作用,幼兔子宮內膜處於增殖期。

2.馬藺子甲素5mg/kg腹腔註射,對正常小鼠或荷瘤(U14)小鼠DNCB致敏引起的遲發型超敏反應,均有促進作用。

【毒性】小鼠灌服馬藺子醇浸膏50g生藥/kg,死亡1/10,灌服100g生藥/kg,全部死亡。

【鑒別】理化鑒別取0.5g的種皮粉末,用乙醚冷浸過夜,濾過,分成2份,作以下試驗:①取乙醚1ml蒸幹,加乙酰醋酸乙酯0.1g、氨和乙醇等量混合液3ml,混合後呈灰紫色後變紅黃色。(醌類反應)②薄層色譜:取上述浸取液為供試液。另取馬藺子甲素、丙素制成對照品溶液。吸取二溶液點於同一氧化鋁層析板上,用石油醚(60-90℃)-乙醚(6:4)展開劑展開,展距18cm。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位置處,顯相同顏色斑點。用氨熏後,馬藺子甲素變棕色,丙素不變色。

【炮制】揀凈雜質,篩去灰屑,搗碎或武火炒至鼓起為度。《綱目》:凡入藥炒過用,治疝則以醋拌炒之。

【性味】甘;平

【歸經】肝;胃;脾;肺經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解毒殺蟲;止血定痛。主黃疸;淋濁;小便不利;腸癰;蟲積;虐疾;風濕痛;喉痹;牙痛;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瘡腫;瘰癧;疝氣;痔瘡;燙傷;蛇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搗敷。

【註意】

1.《別錄》:多服令人溏泄。

2.《得配本草》:燥熱者禁用。

【各家論述】

1.《本草正義》:馬藺子,《本經》言其平,而《別錄》言其溫。以其能治寒疝也,故蘇頌且有大溫之目。然又主喉痹腫痛,及沙石熱淋等證,必非大溫之品,所以韓保異又謂之寒。實則此物能泄降結氣,疏通經絡,純以下泄通達為主,不系乎寒溫二氣之作用。

2.《本經》主皮膚寒熱,風寒濕痹,即宣通脈絡之功也;其主胃中熱結,及《別錄》之止煩滿、利二便,花葉之去白蟲、治喉痹,即泄降結滯之效也。且皆有清熱利濕之意,以滑泄用事,則非溫熱之品可知。即後人以治疝氣腹痛,亦以疏通為義,非用具溫。

3.《日華》又稱其止鼻衄吐血,消酒毒,治黃疸,消瘡癤,殺蕈毒,敷蛇蟲咬,並治月經不止、崩中帶下。頤謂月事淋漓,崩中帶下,惟間有濕熱為病可以疏泄者,然虛而不固者為多,《日華》之說太嫌籠統,不可概投。瀕湖謂治小腹疝痛。花葉主癰疽惡瘡,無一非清熱泄化之意。總之,破滯滑利,是其專長,有余之癥宜之,而虛寒者非其治也。

4.《本經》:主皮膚寒熱,胃中熱氣,風寒濕痹,堅筋骨,令人嗜食。

5.《別錄》:止心煩滿,利大小便,長肌膚。

6.《唐本草》:療金瘡血內流、癰腫等病有效。

7.《日華子本草》:治婦人血氣煩悶,產後血運並經脈不止,崩中帶下,消一切瘡癤腫毒,止鼻洪吐血,通小腸,消酒毒,治黃病,敷蛇蟲咬,殺蕈毒。

8.《綱目》:治小腹疝痛、腹內冷積、水痢諸病。

9.《醫林纂要》:破血,軟堅。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馬藺子相關圖片

馬藺子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馬藺花  下一个:馬鈴薯>>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