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湖南藥物誌》
【拼音名】MáoGuànZhònɡ
【別名】小龍骨、小貫眾、蕨難腦、蕨務子。
【來源】為鱗毛蕨科植物多鱗毛蕨的幹燥根莖。全年可采。
【原形態】
多鱗毛蕨,又名:闊鱗鱗毛蕨。
多年生草本,高50~95厘米。根狀莖斜升,密生深棕色或栗黑色披針形鱗片。葉簇生;葉柄長25~50厘米,深禾稈色,密生棕色闊披針形鱗片;葉片矩圓形,厚紙質,長與葉柄幾相等,寬20~30厘米,頂部長漸尖,多少呈尾頭,沿葉軸和羽軸有棕色卵狀披針形鱗片(有時鱗片下部隆起呈泡狀),2回羽狀或3回羽裂;羽片披針形,基部的長10~18厘米,寬3~4厘米,長漸尖頭;小羽片矩圓披針形,鈍頭,基部呈明顯耳形,邊緣淺裂或有疏鈍齒。側脈羽狀分枝。孢子囊群生於小脈中部;囊群蓋圓腎形。
【生境分布】野生於山坡、林下、溝邊、陰濕石隙處。分布華南、長江流域,北至河南南部。
【性味】苦,平,無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咳平喘。
【附方】
①治鉤蟲病:多鱗毛蕨一至二兩。水煎服。
②預防感冒:多鱗毛蕨根三兩,夏枯草二兩,椿樹皮一兩。水煎作茶飲。
③治氣喘:多鱗毛蕨根五錢,荊芥三錢,廣皮一錢,白芥子三錢,烏藥三錢,茯苓三錢。水煎服。
④治大便下血:多鱗毛蕨五錢,地榆三錢。水煎對紅糖服。
【摘錄】《*辭典》
毛貫眾《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湖南藥物誌》。
【拼音名】MáoGuànZhònɡ
【英文名】ChampionWoodFern
【別名】小龍骨、小貫眾、蕨難腦、蕨務子、細葉土鳳尾、雌雞尾
【來源】
藥材基源:為鱗毛蕨科植物闊鱗鱗毛蕨的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ryopterischampionii(Benth.)C.Chr.exChing[AspidiumchampioniiBenth.]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挖出全株,洗凈,去須根和葉柄,曬幹。
【原形態】植株高50-90cm。根莖斜升,密被深棕色或栗黑色、披針形鱗片。葉簇生;葉柄長25-50cm,深禾稈色,密被棕色闊披外地形鱗片;葉片片橢圓形,長與葉柄幾相等,寬20-30cm,頂部長漸尖,沿葉軸、羽軸有棕色、卵狀披針形鱗片,二回羽狀或三回羽裂;羽片披針形,基部的長10-18cm,寬3-4cm,長漸尖頭;小羽片橢圓狀披針形,先端鈍,基部呈明顯耳形,邊緣淺裂或有疏鈍齒;側脈羽狀分叉。孢子囊群生於小脈中部;囊群蓋圓腎形。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300-1500m的山坡疏林下或灌木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中南及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四川、貴州等地。
【化學成份】根莖含綿馬素(aspidin)BB、AB,白綿馬素(albaspidin)BB、PB、PP、AB、AP,低綿馬素(desaspidin)BB,黃綿馬酸(flavaspidicacid),三環黃綿馬酸(trisflavaspidicacid),三環低綿馬素(trisdeaspidin)BBB。
【性味】苦;寒
【歸經】肺;大腸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平喘;止血斂瘡;驅蟲。主感冒;目赤捉痛;氣喘;便血;瘡毒潰爛;燙傷;鉤蟲病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