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生草藥性備要》
【拼音名】MùMiánPí
【來源】為木棉科植物木棉的樹皮。
【生境分布】產廣東、廣西等地。
【性狀】幹燥樹皮為條片狀,或卷筒狀,厚約0.3~0.7厘米,長約5~6厘米,寬約2~3厘米,外表灰黃棕色或紅棕色,粗糙,密生橢圓形釘刺,縱向延長,釘上有層紋,不易剝落,有時刺尖被磨去。內表面紅棕色,有順紋。質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狀.有微弱香氣,味淡。
【性味】
辛,平。
①《生草藥性備要》:"性平。"
②《本草求原》:"澀辛,平。"
③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甘,涼。"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活血,消腫。治慢性胃炎,胃潰瘍,泄瀉,痢疾,腰腳不遂,腿膝疼痛,瘡腫,跌打損傷。
①《生草藥性備要》:"消瘡腫,止痛,敷跌打,消紅腫。又治木棉疔,煲肉食。"
②《本草求原》:"治跌打,火瘡,活血。"
③《嶺南采藥錄》:"治腰腳不遂,血脈頑痹,腿膝疼痛,赤白瀉痢。"
④《南寧市藥物誌》:"去濕熱。治血崩,金創。"
⑤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利濕。治慢性胃炎,胃潰瘍,產後浮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或研末。外用:煎水洗。
【附方】治陰囊奇癢:木棉皮煎湯洗之。(《貴州中醫驗方》)
【摘錄】《*辭典》
木棉皮《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生草藥性備要》
【拼音名】MùMiánPí
【英文名】BarkofCommonBombax
【來源】
藥材基源:為木棉科植物木棉BombaxmalabaricumDC.的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ombaxmalabaricumDC.[Gossampinusmalabarica(DC)Merr.]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剝取樹皮,曬幹。
【原形態】木棉落葉大喬木,高達25m。樹皮深灰色,樹幹常有圓錐狀的粗刺,分枝幹展。掌狀復葉;總葉柄長10-20cm;小葉5-7枚,長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10-16cm,寬3.5-5.5cm;小葉柄長1.5-4cm。花生於近枝頂葉腋,先葉開放,紅色或橙紅色,直徑約10cm;萼杯狀,厚,3-5淺裂;花瓣肉質,倒卵狀長圓形,長8-10cm,兩面被星狀柔毛;雄蕊多數,下部合生成短管,排成3輪,內輪部分花絲上部分2叉,中間10枚雄蕊較短,不分叉,最外輪集生成5束,花藥1室,腎形,盾狀著生;花拄長於雄蕊;子房5室。蒴果長圓形,木質,長10-15cm,被灰白色長柔毛和星狀毛,室背5瓣開裂,內有絲狀綿毛。種子多數,倒卵形,黑色,藏於綿毛內。花期春季,果期夏季。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400-1700m以下的幹熱河谷、稀樹草原、雨林溝谷、低山,次生林中及村邊、路旁。
資源分布:分布於華南、西南及江西、福建、臺灣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樹皮條片狀或卷筒狀,長5-6cm,寬2-3cm,厚0.3-1.5cm。外表灰黃棕色或紅棕色,粗糙,密生橢圓形釘刺,乳頭狀微凸,釘刺上有層紋,不易剝落,有時刺尖被磨去,內表面紅棕色,有縱向紋理。質堅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狀。有微弱香氣,味淡。
顯微鑒別粉末特征:棕色。①纖維甚長,直徑10-35μm,壁厚,木化,有裂紋,孔溝多不明顯。②草酸鈣簇晶眾多,直徑24-58μm,稀至70μm。③粘液細胞單個散在或2-3個相集,呈類圓形或橢圓形,直徑48-115μm用乙醇裝置觀察,可見粘液質團塊,微觀層狀紋理。④角刺中細胞帶橙棕色,呈類圓形、多角形或長方形,直徑10-50μm,壁厚至74μm,木化,胞腔內含紅棕色或黃棕色物,偶亦含簇晶。⑤棕色塊隨處散在,形狀不規則,也有存在於薄壁細胞中,排列成行。另可見射線細胞、澱粉粒及木栓細胞。
【性味】辛;苦;性涼
【歸經】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散瘀止血。主風濕痹痛;泄瀉;痢疾;慢性胃炎;胃潰瘍;崩漏下血;瘡癤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消瘡腫,止痛,敷跌打,消紅腫。又治木棉疔,煲肉食。
2.《本草求原》:治跌打,火瘡,活血。
3.《嶺南采藥錄》:治腰腳不遂,血脈頑痹,腿膝疼痛,赤白瀉痢。
4.《南寧市藥物誌》:去濕熱。治血崩,金創。
5.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利濕。治慢性胃炎,胃潰瘍,產後浮腫。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