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邪蒿功效和作用

【出處】《千金·食治》

【拼音名】XiéHāo

【來源】為傘形科植物邪蒿的全草。生於山坡、灌叢間、草原及疏林內。分布東北、內蒙古等地。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37~73厘米。莖直立,無毛,具深棱槽,有分枝。葉矩圓形,長5~25厘米,寬4~20厘米,二回羽狀全裂,最終裂片線狀披針形,長2~25毫米,寬1~3毫米,頂端急尖,無毛;葉柄長5~20厘米。復傘形花序頂生或側生,直徑2~7厘米;總花梗長4~12匣米;總苞片多數,絲狀;傘幅20~30,長1.5~5厘米;小總苞片多數,絲狀;小傘形花序有花多數;花梗長5~10毫米;萼齒明顯;花瓣白色,背面有毛。雙懸果卵形,長2毫米,寬1毫米,有柔毛。

【性味】

辛、溫。

①《千金·食治》:"味辛,溫,澀,無毒。"

②《嘉祜本草》:"味辛,溫平,無毒。"

【功能主治】

利腸胃,通血脈。治痢疾。

①《千金·食治》:"主胸膈中臭惡氣,利腸胃。"

②孟詵:"通血脈,續不足氣。"

③《食醫心鏡》:"治五臟邪氣厭谷者:治脾胃腸澼,大渴熱中,暴疾、惡瘡。以煮令熟,和醬醋食之。"

【註意】孟詵:"生食微動風氣,作羹食良。不與胡荽同食,令人汗臭氣。"

【摘錄】《*辭典》

邪蒿《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千金·食治》

【拼音名】XiéHāo

【英文名】HerbofCommonSeseli

【來源】

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香芹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ibanotisseseloides(Fisch.EtMey.ExTurcz.)Turcz.;Seseliseseloides(Fisch.EtMey.)Hiroe]

采收和儲藏:春、夏季未開花前采挖,去除莖葉,洗凈,紮成束曬幹。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40-120cm。根頸粗短,有環紋,頂端殘留枯萎葉鞘纖維;根圓柱形,徑0.5-1.5cm,灰色或灰褐色。莖直立,業壯,光滑,無毛,下部有棱角狀突起深條紋。莖節處有短柔毛。基生葉葉柄長4-18cm;葉片輪廓橢圓形或寬橢圓形,長5-18cm,寬4-10cm,三回羽狀全裂,末圓裂片線形至線狀披針形,先端有小尖頭,邊緣反鄭,中肋突出,長3-15mm,寬1-4mm,無毛或沿葉脈及邊緣有短硬毛;莖生葉葉柄短,頂部葉無柄,僅有葉鞘,葉片與基生葉相似。復分辯率形花序多分枝,頂生或側生,直徑2-7cm;總苞片0-5,線形或錐形或錐形;傘輻8-20,內側和基部有粗硬毛;小傘形花序有花15-30;小總苞片8-14,線狀披針形,邊緣有毛;萼齒三我有形世披針狀錐形;花柱長,開展,鄭曲。子房密生短毛。分生果卵形,長2.5-3.5mm,寬約1.5mm,果棱顯著,有短毛,每棱槽內有油管3-4,合生面油管6。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開闊的山坡、草地、林緣、灌叢間及草甸。

資源分布:分布於東北及內蒙古、河南、山東、江蘇等地。

【化學成份】根和果實含食用當歸素(edultin)[1]。

【性味】味辛;性平;歸脾;胃經

【功能主治】化濁;醒脾;通脈。主濕阻痞滿;胃呆食少;痢疾;瘡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20g。

【註意】不宜生食。

【各家論述】

1.《千金·食治》:主胸膈中臭惡氣,利腸胃。

2.孟詵:通血脈,續不足氣。

3.《食醫心鏡》:治五臟邪氣厭谷者;治脾胃腸僻,大渴熱中,暴疾、惡瘡,以煮令熟,和醬醋食之。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邪蒿相關圖片

邪蒿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蠍子七  下一个:斜葉榕>>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