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野芋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YěYù

【別名】野芋頭

【來源】天南星科芋屬植物野芋ColocasiaantiquorumSchott,以全草及塊莖入藥。夏秋采收,分別曬幹。

【性味】辛,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解毒,消腫止痛。用於癰癤腫毒,急性頸淋巴結炎,指頭疔,創傷出血,蟲蛇咬傷。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野芋《*辭典》

【出處】《本草經集註》

【拼音名】YěYù

【別名】老芋(陶弘景),野芋艿、野芋頭(《綱目拾遺》),紅芋荷、野芋荷(《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來源】為天南星科植物野芋的根莖。夏、秋季采挖,曬幹。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根莖球狀,上生褐色的纖毛。葉基生,有肉質長柄;葉片大而厚,呈卵狀廣橢圓形,先端較尖,基部耳形,全緣,帶波狀。花單性,黃白色,成肉穗花序,雌花生於下部,外有佛焰苞。漿果橙紅色,內有堅硬的種子2顆。花期夏季。

本植物的葉(野芋葉)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生境分布】生於林陰、溪邊等處。

【藥理作用】塊根可食;但因含草酸鈣,故刺激性強,煮熟即無。據雲以此作食品者,腎炎發病率高;莖能使甲狀腺腫大。某些亞種的野芋含皂素毒甙,有人報告從其中提出的酸性皂素毒甙0.1毫克註射於大鼠,可立即致死。死後解剖除有溶血現象外,腎上腺有明顯的郁血。各人對此毒甙的敏感性有所不同,一般如食入量不大,不致中毒。

【性味】

辛,寒,有毒。

①《綱目》:"辛,冷,有大毒。"

②《江西民間草藥驗方》:"辛澀,寒,有毒。"

【功能主治】

治乳癰,腫毒,麻風,疥癬,跌打損傷,蜂螫傷。

①《本草拾遺》:"醋磨,敷蟲瘡疥癬。"

②《綱目拾遺》;"葛祖遺方:合麻藥,治跌打損傷,痔瘺麻風,敷腫毒,止痛,治瘡癬,搗敷腫傷。"

③江西《草藥手冊》:"解毒,止痛,消腫。治內外痔瘡,小兒脫肛。"

【用法用量】外用:搗敷或磨汁塗。

【註意】江西《草藥手冊》:"供外用,切勿內服。"

【附方】

①治乳癰:野芋頭和香糟搗敷。(《綱目拾遺》)

②治風熱痰毒(急性頸淋巴腺炎):野芋根-個,對稱切開,用一塊(切面向內),貼於患處,布條紮緊,初起者,可以消散。如局部發生紅疹、灼熱、發癢等反應,以龍膽紫藥水塗搽,便可消散。(《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③治毒蛇咬仿:鮮野芋根搗爛如泥,或同井水磨糊狀藥汁,敷或塗搽於傷口周圍及腫處。(江西《草藥手冊》)

④治黃蜂、蜈蚣咬傷:野芋根適量,磨水外搽;或以鮮野芋根適量搗爛塗搽。(《江西草藥》)

⑤治土鱉咬傷:野芋鮮根和芝麻子共研碎敷患處。(江西《草藥手冊》)

【摘錄】《*辭典》

野芋《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本草經集註》

【拼音名】YěYù

【英文名】rhizomeofTaro

【別名】老芋、野芋艿、野芋頭、紅芋荷、野芋荷、野山芋、土芝、麻芋子、石芋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天南星科植物野芋的塊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olocasiaantiquorumSchott[AumcolocasiaL.;C.esculentum(L.)Schottvar.antipuorum(Schott)HubbardetRehd]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挖,鮮用或切片曬幹。

【原形態】野芋,濕生草本。塊莖球形,有多數須根;匍匐莖常從塊莖基部外,伸,長或短,具小球莖。葉基生,葉柄肥厚,直立,長可達1.2m;葉片盾狀,卵狀,薄革質,表面略發亮,長達50cm以上,先端較尖,基部耳形,2裂,前裂片寬卵形,銳尖,後裂片卵形,鈍,全緣,呈波狀。花序柄比葉柄短;佛焰苞蒼黃色,長15-25cm,管部淡綠色,長圓形,為檐部長的1/2-1/5;檐部狹長線狀披針形,先端漸尖;肉穗花序短於佛焰苞;雌花序與不育雄花序等長;能育雄花序和附屬器各長4-8cm;子房具極短的花柱。花期8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林下陰濕處。

資源分布:我國分布於長江流域以南各地。亦有栽培。

【化學成份】塊莖中含4個植物凝聚素(lectins),還含多糖(polysaccharide),包括:中性糖(neutralsugars),如半乳糖(galactose),甘露糖(mannose),鼠李糖(rhamnose),阿拉伯糖(arabinose)等,還有約40%的陰離子糖,如半乳糖醛酸(galacturonicacid),甘露糖醛酸(mannuronicacid)等。從塊莖中還分得-20-二十四碳烯-1,18-二醇(tetracos-20-en-1,18-diol),25-甲基三十烷酮(25-methyltriacontone),10-二十八碳烯-1,12-二醇(octacos-10-en-1,12-diol),三十五碳-1,7-二烯-12醇(pentatriacone-1,7-dien-12-en-1,9,11-triol),二十九烷(nonacosa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矢車菊素-3-葡萄糖甙(cyanidin-3-glucoside)。

【藥理作用】塊根可食;但因含草酸鈣,故刺激性強,煮熟即無。據雲以此作食品看,腎炎發病率高;莖能使甲狀腺腫大。某些亞種的野芋含皂素毒甙(Sapotoxin),有人報告從其中提出的酸性皂素毒甙0.1mg註射於大鼠,可立即致死。死後解剖除有溶血現象外,腎上腺有明顯的郁血。各人對此毒甙的敏感性有所不同,一般如食入量不大,不致中毒。

【性味】味辛;性寒;大毒

【歸經】心;肝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散瘀消腫。主癰瘡腫毒;乳癰;頸淋巴結炎;痔瘡;疥癬;跌打損傷;蟲、蛇咬傷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敷或磨汗塗。

【註意】本品有毒,禁生服,一般不作內服。《本草經集註》:“根殺人,人不識而食之,垂死者,以土漿及糞汁飲之,得活。”

【附方】①治乳癰:野芋頭和香糟搗敷。(《綱目拾遺》)②治風熱痰毒(急性頸淋巴腺炎):野芋根一個,對稱切開,用一塊(切面向內),貼於患處,布條紮緊,初起者,可以穗散。如局部發生紅疹、灼熱、發癢等反應,以龍膽紫藥水塗搽,便可捎散。(《江西民間草藥驗方》)③治毒蛇咬傷:鮮野芋根搗爛如泥,或同井水磨糊狀藥汁,敷或塗搽於傷口周圍及腫處。(江西《草藥手冊》)④治黃蜂、蜈蚣咬傷:野芋根適量,磨水外搽;或以鮮野芋根適量搗爛塗搽。(《江西草藥》)⑤治士鱉咬傷:野芋鮮根和芝麻子共研碎敷患處。(江西《草藥手冊》)

【各家論述】

1.《本草拾遺》:醋磨,敷蟲瘡疥癬。

2.《綱目拾遺》:葛祖遺方:合麻藥,治跌打損傷,痔瘺麻風,敷腫毒,止痛,治瘡癬,搗敷腫傷。

3.江西《草藥手冊》:解毒,止痛,消腫。治內外痔瘡,小兒脫肛。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野芋相關圖片

野芋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野油麻  下一个:野芋實>>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