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一把蔑功效和作用

【出處】出自《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拼音名】YìBǎMiè

【英文名】RootorstemofDelavayRockvine

【別名】烏蘞莓

【來源】

藥材基源:為葡萄科植物七葉崖爬藤,攀援灌木。莖藤棕黑色,表面有黃色腺點,韌皮纖維長而結實,可成束撕開;小枝紅色,無毛,有多數白色皮孔;卷須粗壯,與葉對生,單一或分枝。葉為鳥趾狀復葉;7小葉,總葉柄長約6.5cm,疏被皮孔;中央小葉狹橢圓形,長達15cm,寬約3.7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帶尖頭的鋸齒,中脈在表面成溝狀,背面突起,小葉柄長達1.5cm;側生小葉較小,稍貪斜,長約6cm,寬約3.5cm,小葉柄長約5mm;兩面無毛。花單性或雜性,聚傘花序腋生,長5.5-7.5cm,分枝成傘形狀,近無花梗,被微柔毛;雌花萼片無毛,邊緣波狀,有睫毛;花瓣4,黃綠色,長圓形,無毛;雄蕊4,花絲線狀,花藥不育;花盤與子房貼生;子房扁球形,頂部有4裂的柱頭。漿果球形,直徑約1cm,熟時棕紅色。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etrastigmadelavayiGagn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莖藤,冬季挖根,洗凈,切片,鮮用或曬幹。

【原形態】七葉崖爬藤,攀援灌木。莖藤棕黑色,表面黃色腺點,韌皮纖維長而結實,可成束撕開;小枝紅色,無毛,有多數白色皮孔;卷須粗壯,與葉對生,單一或分枝。葉為鳥趾狀復葉;7小葉,總葉柄長約6.5cm,疏被皮孔;中央小葉狹橢圓形,長達15cm,寬約3.7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帶尖頭的鋸齒,中脈在表面成溝狀,背面突起,小葉柄長達1.5cm;側生小葉較小,稍偏斜,長約6cm,寬約3.5cm,小葉柄長約5mm;兩面無毛。花單性或雜性,聚傘花序腋生,長5.5-7.5cm,分枝成傘形狀,近無花梗,被微柔毛;雌花萼片無毛,邊緣波狀,有睫毛;花瓣4,黃綠色,長圓形,無毛;雄蕊4,花絲線狀,花藥不育;花盤與子房貼生;子房扁球形,頂部有4裂的柱頭。漿果球形,直徑約1cm,熟時棕紅色。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林中潮濕處。

資源分布:分布於廣西、貴州、雲南。

【性味】味酸;辛;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利尿;解毒消腫。主熱結膀胱;小便澀痛;無名腫毒;跌打損傷;蛇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一把蔑相關圖片

一把蔑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夜明砂  下一个:一把傘>>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