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YuèGuìYè
【來源】
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月桂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aurusnobilisL.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曬幹。
【原形態】常綠喬木,高可達9-12m,樹皮黑褐色。葉互生,革質,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長約6-11cm,寬2-4cm,先端銳尖,基部楔形,全緣或稍波狀,反卷,深綠色,破碎後有清香;葉脈羽狀,兩面隆起;葉柄長約1cm,紫色。傘形花序腋生,雌雄異株;花小,直徑3-4mm,黃色,總花梗長約1cm,梗基有總苞;雄花花被片4,倒卵形,先端鈍圓;雄蕊12,每輪3數排列,花藥內向瓣裂;雌花花被4,雌蕊1,子房1室,柱頭短,稍成頭狀。漿果橢圓形,暗紫色。花期4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原產於地中海一帶。
資源分布:我國江蘇、浙江、福建、臺灣、四川、雲南等地有引種栽培。
【性狀】性狀鑒別葉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長6-11cm,寬1.5-4cm,先端銳尖,基部楔形,全緣或微波狀,反卷,上表面灰綠色,下表面色淡,兩面側脈和網脈顯著突起,無毛;葉柄長5-8mm,無毛。革質,不易折斷。氣芳香,味辛涼。
【化學成份】
葉含芳香油,主要成分是芳樟醇(linalool),丁香油酚(eugenol),牻牛兒醇(geraniol),1,8-案葉素(1,8-cineole),松油醇(terpineol),乙酰丁香油酚(aceiyleugenol),甲基丁香油酚(methyleugenol),α-蒎烯(α-pinene),水芹烯(phellandrene)等;還含倍半萜內酯:大牻牛兒內酯(germacranolide),月桂烯內酯(laurenobiolide),木香烯內酯(costunolide),南艾蒿烯內酯(artemorin),過氧南艾蒿烯內酯(verlotorin),巴爾喀蒿烯內酯(santamarin,balchanin),瑞諾木烯內酯(reynosin)。又含黃酮類成分:山柰酚(kaempferol)的和槲皮素(quercetin)的3-蕓香糖甙,3-葡萄糖甙,3-半乳糖甙,3-鼠李糖甙,3-阿拉伯糖甙及蕓香甙(rutoside)。另含(D-葡配甘油型)-3-辛酮糖(D-glucoglycercr-3-octulose)。尚含生物堿:網葉番荔枝堿(reticuline),波爾定堿(boldine),黃肉楠堿(actinodaphnine),N-甲基黃肉楠堿(N-methylactinodaphnine),異南天竹種堿(isodomesticine),去甲異南天竹種堿(noriedomesticine),新木姜子堿(neolitsine),無根藤次堿(launobine),蓮葉桐堿(nandigerine,hernangerine),芳香厚殼桂堿(cryptodorine)。
樹皮和木材中含揮發油,主要成分為乙酸-α-松油酯(α-terpinylacetate)和1,8-案葉素。樹皮含網葉番荔枝堿、黃肉楠堿和無根藤次堿。
根含黃肉楠堿、無根藤次堿和心形蓮葉酮堿。
【藥理作用】抗病毒作用平皿內試驗表明,用月桂葉油浸塗2cm直徑圓濾紙片,在平皿內任其揮發,皿蓋上加入鼻病毒17型稀釋液0.02ml(含病毒100TCID50),33℃接觸60分鐘即有殺滅作用。與紗布條上鼻病毒17型、流感病毒A3-昆軍75-五株、腺病毒7型接觸30分鐘、60分鐘及120分鐘,以接觸60分鐘以上的作用明顯,將人胚氣管塊加入0.2ml鼻病毒17型100~1000TCID50,吸附30分鐘,與月桂葉油(浸塗於2cm直徑圓濾紙)發揮之氣體接觸90分鐘,能殺滅病毒。如將吸附延長3h以上,揮發油則不能完全殺死病毒。由此提示,有部分病毒侵入氣管塊之細胞內,而揮發油則不能進入細胞內。給人用月桂葉油揉酸制劑滴鼻,並以鞣酸作為對照,表明該揮發油有短期的預防感冒的功效,無副反應。
【性味】辛;微溫
【功能主治】健胃理氣。主脘脹腹痛;跌撲損傷;疥癬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外用:適量,煎湯洗浴。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