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雉功效和作用

【出處】《別錄》

【拼音名】Zhì

【別名】華蟲(《尚書》),疏趾(《禮記》),野雞(《廣雅》),雄雞(《日華子本草》),環頸雉(《脊椎動物分類學》),山雞、項田野雞(《中國動物圖譜·鳥類》)。

【來源】為雉科動物雉的肉或全體。

【原形態】

體長約90厘米。雌雄異色;雄者羽色華麗;頭頂黃銅色,兩側有微白眉紋。虹膜栗紅色,眼周裸出。嘴淡角色,基部轉黑。頦、喉和後頸均黑,而有金屬反光。頸下有一顯著的白圈,背部前方主要為金黃色,向後轉為栗紅,再後則為橄欖綠色,均雜有黑、白斑紋。腰側純藍灰色,向後轉為栗色。尾羽很長,先端銳尖,中央黃褐色,兩側紫栗色;其中央部貫以多數黑色橫斑,至兩側橫斑亦轉為深紫栗色;翼上覆羽大多黃褐而雜以粟色,向外轉為銀灰色:飛羽暗褐而綴以白斑:胸部呈帶紫的銅紅色,羽端具錨狀黑斑;脅金黃。亦散綴以黑斑;腹烏褐;尾下覆羽栗、褐相雜。腳短而健,呈紅灰褐色,具距;爪短而鈍,黑色。雌鳥體形較小,尾亦較短。體羽大多砂褐色,背面滿雜以栗色和黑色的斑點。尾上黑斑綴以栗色。無距。

平時棲息於漫生草莽或其它蔭蔽植物的丘陵中,冬時遷至山腳草原及田野間,覓食谷類、漿果、種子、昆蟲等。

本動物的腦(雉腦)、尾羽(雉尾)、肝(雉肝)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生境分布】分布幾遍全國。

【化學成份】

食部100克含水分70克,蛋白質24.4克,脂肪4.8克,灰分1.1克;其中鈣14毫克,磷263毫克,鐵0.4毫克。另報道含水分71.96%,粗蛋白質25.28%,粗脂肪1.42%,灰分1.39%。每100克含維生素A7.5國際單位,A原3國際單位,B1_100微克,B2_130微克,C_2毫克。

尾腺分泌的脂狀物質為二酯蠟的混合物,此酯的一個醇成分是赤式十八烷二醇-2,3,脂肪酸成分是C3至C19的奇數及偶數碳的脂肪酸;其體中儲存脂肪則是普通的三甘油酯。

【性味】

甘酸,溫。

①《唐本草》:"味甘(一作’溫’)。"

②《醫林纂要》:"甘辛,溫。"

【歸經】

①《本草求真》:"入心,兼入胃。"

②《本草撮要》:"入足太陰經。"

【功能主治】

補中益氣。治下痢,消渴小便頻數。

①《別錄》:"主補中,益氣力,止泄利,除蟻瘺。"

②《唐本草》:"主諸瘺瘡。"

③崔禹錫《食經》:"主行步汲汲然,益肝氣,明目,治癖瘑諸淺瘡。"

④《飲膳正要》:"入五味如常法作羹臛食之,治消渴口幹,小便頻數。"

⑤《醫學入門》:"治痰氣上喘。"

⑥《醫林纂要》:"溫中補虛,益肝,和血。"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或煨湯飲。

【註意】

①孟詵:"九至十二月食之,稍有補;他月即發五痔及諸瘡疥。"

②《日華子本草》:"有痼疾人不宜食。"

【附方】

①治渴飲水無度,小便多,口幹渴:雉一只。細切,和鹽。豉作羹食。

②治消渴舌燋口幹,小便數:野雞一只。以五味煮令極熟,服二升半已來,去肉取汁,渴飲之。肉亦可食。

③治脾胃氣虛下痢,日夜不止,腸滑不下食:野雞一只。如食法,細切,著橘皮、椒、蔥、鹽、醬調和作餛飩,熟煮,空心食下。

④治產後下痢,腰腹痛:野雞一只。作餛飩食。(選方出《食醫心鏡》)

【摘錄】《*辭典》

雉《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名醫別錄》

【拼音名】Zhì

【英文名】Pheasant

【別名】華蟲、疏趾、野雞、雉雞

【來源】

藥材基源:為雉科動物雄的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hasianuscolchicusLinnaeus

采收和儲藏:四季均可捕捉,以冬季為佳,宰殺後去羽毛及內臟,取肉鮮用。

【原形態】環頸雉,體長約90cm。雌雄異色,雄者羽色華麗。頭頂黃銅色,兩側有微白眉紋。頦、喉和後頸均黑色而有金屬反光。頸下有一顯著的白圈,背部前方主要金黃色,向後轉為栗紅,再後則為橄欖綠色,均雜有黑、白斑紋。腰側純藍灰色,向後轉為栗色。尾羽很長,先端銳尖,中央黃褐色,兩側紫栗色;其中央部貫以多數黑色橫斑,至兩側橫斑也轉為深紫栗色;翼上覆羽大多黃褐而雜以栗色,向外轉為銀灰色;飛羽暗褐而綴以白斑;胸部呈帶紫的銅紅色,羽端具錨狀黑斑;脅金黃,亦散綴以黑斑;腹烏褐;尾下覆羽栗、褐相雜。雌鳥體形小而尾短,體羽大都沙褐色,背面滿雜以栗色和黑色的斑點。尾上黑斑綴以栗色。無距。虹膜栗紅色;眼周裸出。嘴淡灰色,基部署民黑;腳紅灰褐色,爪黑。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主要棲息在漫生草叢或其他蔭蔽植物的丘陵中。常成對活動,鳴聲宏亮。腳強善走,不善飛翔。雜食性。巢築於草地山坡,4-7月繁殖,1年2窩,每窩產卵6-14枚。

資源分布:分布幾遍全國各地。

【栽培】

生活習性適應性極強,除南北極外,均有分布。喜棲息於丘陵地帶草叢和針闊葉混交林灌木叢中。能在-10℃安全越冬,在40℃炎熱環境中仍能生活。膽小易驚,能飛善走,遊走覓食,性強好鬥,有很強的領地行為。獵民稱為“一個山頭一只雞”,以雄雉為核心控制一定的領地範圍。為雜食性。喜食植物種子、嫩芽、果實、小昆蟲等。

養殖技術11個月齡性成熟,每年4-8月份產卵,年產2窩,每窩6-14枚,蛋重25-309,呈淺橄欖黃色。在人工飼育條件下產蛋量可達年產100-120枚。4-5個月即可性成熟,選擇體質健壯,馴化程度高的公、母環頸雉作為種雞,小群飼養,公母比例為1:6-9,即可保受精率。種雞精料比例比成雞提高5%,並增加適量骨粉和鈣粉。種蛋要每天收集,保存在15-20℃以內。保持期不超過7d即要入孵。種蛋在入孵前要用0.l%的苯紮澳按(新潔爾滅)溶液清洗,浸泡10min,消毒時要用福爾馬林一高錳酸鉀合劑熏蒸。孵化溫度從第l-20口控制在37-37.5℃,相對濕度在65%-70%,21-24d出維時降至37℃,相對濕度提高到70%。剛出殼時要在雛盤中停留2h稱為“落盤”。待其羽毛幹燥後,再取出放入育雛箱中育雛。

飼養管理養殖場必須選擇在地勢高燥,背風向陽,環境安靜無汙染的地方。可以由環頸雉,也可以由家雞進行孵化,大規模者可用機械孵化器孵化。孵化溫度、濕度要求與家雞孵化相似。育雛工作可應用雛箱,也可以網上牛養或地上子養。育雛溫度在箱育初期控制在32-34t,隨著生長發育每星期可降低2℃,到第6星期時達到20℃左右。環頸維在出殼後12-24h內即可開食,開食飼料宜磨碎、蛋白質較多、易消化,餵前給水,水溫35℃左右為宜。早期防病以雛白痢為主,以後數星期內應驅蟲。環頸雉為野禽,要剪羽控制失飛,斷喙防止喙肛。

【化學成份】

1.食部100g含水分70g,蛋白質24.4g,脂肪4.8g,灰分1.1g;其中鈣14mg,磷263mg,鐵0.4mg。

2.另報道含水分71.96%,粗蛋白質25.28%,粗脂肪1.42%,灰分1.39%。每100g含維生素A7.5國際單位,A原3國際單位,B1100μg,B2130μg,C2mg。尾腺(Uropygialgland)分泌的脂狀物質為二酯蠟(Dies-terwax)的混合物,此酯的一個醇成分是赤式十八烷二醇-2,3(Erythro-2,3-octadecane-diol),脂肪酸成分是C9至C19的奇數及偶數碳的脂肪酸;其體中儲存脂肪則是普通的三甘油酯。

【性味】味甘;酸;性溫

【歸經】脾;胃;肝經

【功能主治】補中益氣;生津止渴。主脾虛泄痢;胸腹脹滿;消渴;小便頻數;痰喘;瘡瘺

【用法用量】內服:適量,煮食;燒存性研末,每次3-6g。

【註意】有痼疾者慎服。

【附方】①治消渴飲水無度,小便多,口幹渴:雉一只。細切,和鹽、鼓作羹食。②治消渴舌焦口幹,小便數:野雞一只。以五味煮令極熟,服二升半已來,去肉取汁,渴飲之。肉亦可食。③治脾胃氣虛下痢,日夜不止,腸滑不下食:野雞一只。如食法,細切,著橘皮、椒、蔥、鹽、醬調和作餛飩,熟煮,空心食下。④治產後下痢,腰腹痛:野雞一只。作餛飩食。(選方出《食醫心鏡》)

【各家論述】

1.《別錄》:主補中,益氣力,止泄利,除蟻瘺。

2.《唐本草》:主諸瘺瘡。

3.崔禹錫《食經》:主行步汲汲然,益肝氣,明日,治癬諸淺瘡。

4.《飲膳正要》:入五味如常按作羹膳食之,治消褐口幹,小便頻數。

5.《醫學入門》:治痰氣上喘。

6.《醫林纂要》:溫中補虛,益肝,和血。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雉相關圖片

雉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枳實  下一个:雉肝>>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