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水蓼根功效和作用

【出處】《貴州民間藥物》

【拼音名】ShuǐLiǎoGēn

【來源】蓼科植物水蓼的根,秋季開花時采收。

【原形態】植物形態詳"水蓼"條。

【化學成份】含鐵0.42~O.64%,還含蒽醌葡萄糖甙、黃酮類、酚性成分、甾醇、揮發油。

【藥理作用】醇提取液100毫克/公斤,對大鼠有抗著床作用。

【性味】《貴州民間藥物》:"性溫,味辛。"

【功能主治】

除濕,祛風,活血,解毒。治痢疾,泄瀉,皖腹絞痛,風濕骨痛,月經不調,皮膚濕癬。

①《貴州民間藥物》:"調經,生血行血。"

②《本草推陳》:"治腸炎,痢疾,腸紅便血。"

③《廣西民間常用草藥》:"治風濕骨痛。"

④《廣西中草藥》:"洗皮膚濕癬。"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或炒熱敷。

【附方】

①治絞腸痧:水蓼根五錢,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

②治痢疾:水蓼根一兩,同米五錢炒黃,去米,用水適量煲成一碗,一日作兩次分服。(《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③治風濕骨痛:㈠水蓼根二兩,同豬粉腸三兩煲熟,用酒少許沖服。(《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㈡紅辣蓼根二兩,小葉榕樹葉一兩。用酒炒熱敷患處。(《廣西中草藥》)

④治血氣攻心,痛不可忍:蓼根細銼,酒浸服之。(《鬥門方》)

⑤治月經不調:水蓼根一兩,當歸五錢。泡酒服。(《貴州民間藥物》)

【摘錄】《*辭典》

水蓼根《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拼音名】ShuǐLiǎoGēn

【來源】

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水蓼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lygonumhydropiperL.[Persicariahy-dropiper(L.)Spach」

采收和儲藏:秋季開花時采挖,洗凈,鮮用或曬幹。

【原形態】一年生草本,高20-60cm。莖直立或斜升,不分枝或基部分枝,無毛,基部節上有不定根。單葉互生;有短葉柄;托葉鞘筒形,長約1cm,褐色,膜質,疏生短伏毛,先端截形,有短睫毛;葉片披針形,長4-8cm,寬0.8-2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兩面有黑色腺點,葉緣具緣毛。總狀花序穗狀,頂生或腋生,細長,上部彎曲,下垂,長4-10cm,苞片漏鬥狀,有褐色腺點,先端具短睫毛或近無毛;花被4-5深裂,裂片淡綠色或淡紅色,密被褐色腺點;雄蕊6,稀8,比花被短;花柱2-3,基部合生,柱頭頭狀。瘦果卵形,側扁,暗褐色,具粗點。花、果期6-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水邊、路旁濕地。

資源分布:我國南北各地均有分布。

【化學成份】水蓼根含水蓼內酯(polygonlide)[1],氫化胡椒甙(hydropiperoside),並沒食子酸-3,3′-二-O-甲醚(ellagicacid-3,3′-di-O-methylether),沒食子酸(gallicacid),槲皮素-3-葡萄糖甙(quercetin-3-O-glucoside),槲皮素-3-鼠李糖甙(quercetin-3-O-rhamnosied)等[2]。

【藥理作用】醇提取液100mg/kg,對大鼠有抗著床作用。

【性味】辛;性溫

【功能主治】活血調經;健脾利濕;解毒消中。主月經不調;小兒疳積;痢疾;腸炎;瘧疾;跌打腫痛;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20g;或泡酒。外用:鮮品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各家論述】

1.《貴州民間藥物》:調經,生血行血。

2.《本草推陳》:治腸炎,痢疾,腸紅便血。

3.《廣西民間常用草藥》:治風濕骨痛。

4.《廣西中草藥》:洗皮膚濕癬。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水蓼根相關圖片

水蓼根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水蓼  下一个:水流豆>>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