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大樹皮功效和作用

【出處】《雲南中草藥遺》

【拼音名】DàShùPí

【別名】梅榆、榆樹

【來源】為榆科植物越南榆的樹幹內皮。秋末采集。刮去表面粗皮,洗凈,曬幹。

【原形態】落葉喬木,高達15~20米,胸徑約30厘米,樹冠近圓形;樹皮暗灰褐色,粗糙,有縱溝裂,小枝柔軟,有毛。單葉互生;革質;倒卵形至橢圓狀卵形,長2.5~4.5厘米,寬1~2厘米,頂端短漸尖,基部寬楔形至圓形,邊緣有細鋸齒,上面暗綠色,下面淡綠色,側脈約9對,纖細,平行;葉柄長2~4毫米,被短柔毛;托葉早落。花序總狀;花淡黃色或淡紅色;萼片5,披針形至橢圓形。被緣毛;雄蕊4~5,突出。翅果倒卵形或近圓形,寬約1.2厘米,先端有凹口;種子位於中央。花期早春。

【生境分布】生於山坡疏林中。分布廣東、廣西、雲南等地。

【性味】澀,平。

【功能主治】收斂止血。治胃腸出血,尿血,各種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5~7分。外用:研末撒患處。

【摘錄】《*辭典》

大樹皮《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雲南中草藥》選

【拼音名】DàShùPí

【來源】

藥材基源:為榆科植物常綠榆的樹皮或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UlmuslanceaefoliaRoxb.exWall.[U.tonkinensisGagnep.]

采收和儲藏:藥用內皮,秋末采集。剝除表面粗皮,洗凈,幹燥,研粉。

【原形態】常綠喬木,高8-15m。幼枝短柔毛。葉互生;葉柄長2-4mm,被短柔毛;托葉早落;葉片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6cm,寬1.5-3cm,先端短尖至漸尖,基部鈍圓,兩側近相等,上面沒中脈被疏毛,下面通常無毛,邊緣有鋸齒,齒端圓;側脈8-10對。花數朵簇生於葉腋,僅一部分伸出紅褐色芽鱗之外;花萼5裂,被緣毛;雄蕊4-5,伸出萼裂片之外。翅果倒卵形至近圓形,長18-20mm,寬13-16mm,先端深凹,凹缺內側具疏柔毛;種子先端近凹缺。果梗通常長5-9mm。花期冬、秋季,果期3-4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雜木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性味】澀;性平

【功能主治】收斂止血;接骨消腫。主吐血;便血;尿血;外傷出血;骨折

【用法用量】內服:研粉末,1.5-2.1g。外用:適量,研末撒布或調敷。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大樹皮相關圖片

大樹皮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大樹甘草  下一个:大四塊瓦>>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