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卵葉鱗始蕨功效和作用

【出處】始載於《蕨類名詞及名稱》

【拼音名】LuǎnYèLínShǐJué

【英文名】Ovate-leafLindsaea

【別名】金花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鱗始蕨科植物卵葉鱗始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indsaeaintertextum(Ching)Ching[SchizolomaintertextumChing]

采收和儲藏:性狀鑒別根莖圓柱形,直徑約3mm,表面密被紅褐色鉆形鱗片,上方近生多數葉,下方有眾多的須根。葉柄長達25cm,與葉軸均為四棱形,暗栗色,有光澤,光滑;葉片長線形,長達30cm,寬約3cm,草質,棕綠色,兩面光滑;羽片26對以上,基部的對生,上部的互生,遠離,有短柄,卵狀三角形,先端急尖,基部心形,邊緣有細齒牙;葉脈下面明顯,有顯著的中脈,側脈羽狀,二叉分枝,分離。孢子囊群線形,囊群蓋線形,膜質,棕色,全緣。氣微,味淡。

【原形態】陸生蕨類,植株高可達57cm。根莖橫走,密被紅褐色鉆形鱗片葉近生;葉柄四棱形,長達25cm,栗色至暗栗色,有光澤;葉片草質,一或二回羽狀,長方形,若為二回羽狀則呈線狀披針形,長約30cm,寬約3cm,如基部二回羽狀則寬約8cm;羽片26對以上,基部的對生,上部的互生,遠離,斜展,具短柄,卵狀三角形,長1-1.5cm,寬1-1.2cm,先端急尖,鈍頭,基部心形,多少不對稱,邊緣有嚙蝕狀細牙齒,基部1-2對羽片常為二回羽狀,長達10cm,寬約1.5cm,有小羽片7-12對,下部的卵圓形,頂部羽片不分裂,急尖;葉軸四棱形,光滑;葉脈二叉分枝。孢子囊群線形,沿葉的上緣和外緣連續著生,囊群蓋線形,膜質,棕色,全緣。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30-230m的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廣西、雲南等地。

【性味】淡;澀;涼

【歸經】肝;大腸經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活血止血。主痢疾;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淡、澀、性涼。有止血、止癢、止痢的功能。用於跌打損傷,痢疾等癥。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卵葉鱗始蕨相關圖片

卵葉鱗始蕨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卵葉寄生  下一个:卵葉水芹>>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