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冠唇花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GuànChúnHuā

【別名】野藿香、牙皮灣[傣]、廣藿香[雲南]

【來源】唇形科冠唇花Microtoenainsuavis(Hance)PrainexDunn,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布】廣東、貴州、雲南。

【性味】辛,溫。

【功能主治】溫中理氣。主治感冒風寒,咳嗽氣急,消化不良,氣脹腹痛,腸炎,痢疾。

【用法用量】1~3錢。

【備註】同屬植物西南冠唇花M.delavayiPrain,在雲南也叫野香薷,用全草治腹痛和風濕痛。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冠唇花《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拼音名】GuànChúnHuā

【英文名】HerbofCommonMicrotoena

【別名】野藿香、廣藿香

【來源】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冠唇花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icrotoenainsuavis(Hance)PrainexDunn[GomphostemmainsuaveHance]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全劃,曬幹或鮮用。

【原形態】冠唇花,直立草本。莖高1-2m,四棱形,被貼生的短柔毛。葉對生;葉柄扁平,長3-8.5cm,被貼生的短柔毛;葉片卵圓形或闊卵圓形,長6-10cm,寬4.5-7.5cm,先端急尖,基部截狀闊楔形;下延至葉柄而成狹翅,兩面均被微短柔毛,邊緣具鋸齒狀圓齒。聚傘花序二歧,分枝蠍尾狀,在主莖及側枝上組成開展的頂生圓錐花序;花萼鐘形,小賬約2.5mm,外被微柔毛,齒5,三角狀披針形,後面一齒略長,果時花萼增大;花冠紅色,具紫色的盔,長約14mm,上唇長約7mm,盔狀,先端微缺,下唇較長,先端3裂,中裂片較長,舌狀,側裂較小,三角狀;雄蕊4,近等長,包於盔內;花柱絲狀,先端極不相等2淺裂;花盤厚環狀,子房無毛。小堅果卵圓狀,長約1.2mm,腹部具棱,暗褐色。花期10-12月,果期12月至翌年1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650-1000m的林下或林緣。

資源分布:分布於廣東、貴州、雲南等地。

【性味】味辛;苦;性溫

【功能主治】祛風散寒;溫中理氣。主風寒感冒;咳喘氣急;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瀉痢腹痛;周身麻木;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冠唇花相關圖片

冠唇花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觀音竹  下一个:冠果草>>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