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白花鵝掌柴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BáiHuāéZhǎnɡChái

【別名】漢桃葉、廣西鵝掌柴、七葉蓮、七多

【來源】

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白花鵝掌柴的根或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cheffterleacanthaVig.[Schef-flerakwangsiensisMerr.exLi]

采收和儲藏:全年可采,洗凈,鮮用或曬幹。

【原形態】灌木,高約2m。有時攀援狀。小枝幹時有縱皺紋,無毛;節間短,長1-1.5cm。葉有小葉5-7;葉柄長4-8cm,幼時密生短柔毛,後變無毛,小葉柄纖細,長0.5-2.5cm,中央的較長,兩側的較短,被毛和葉柄一樣;小葉片革質,長圓狀披針形,稀橢圓狀長圓形,長6-9cm,寬1.5-3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全緣,反卷,兩面均無毛;中脈僅下面隆起,側脈5-6對,和稠密的網脈在兩面甚明顯而隆起。圓錐花序頂生,長約12cm,分枝很少,多呈傘房狀,幼時被絨毛,老時變稀至無毛;傘形花序直徑約1cm,總狀排列在長約7cm的分枝上;總花梗長1-1.5cm,花梗長約5mm,均疏被星狀絨毛,萼長1mm,被毛或無毛,邊緣近全緣;花瓣5,長約2mm,無毛;雄蕊5,花絲長約3.5mm;子房下位,5室,無花柱;花盤稍隆起。果實卵形,有5棱,連隆起的花盤長6-7mm,直徑5mm,黃紅色,無毛。花期4月,果期5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林下或石山上。

資源分布:分布於廣東、廣西等地。

【栽培】

生物學特性喜陰涼濕潤的環境。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疏松、肥沃的砂質壤土種植為宜。栽培技術用種子繁殖和扡插繁殖。種子繁殖:5-6月果實成熟時隨采隨播,苗高5-7cm時移植1次,次年即可定植。扡插繁殖;春季進行,選二年生枝條,剪成12-15cm長段,插入土中或細沙中。

田間管理生長期間,於春、秋季各施追農家肥1次。

【性狀】

性狀鑒別莖枝呈圓柱形,常斜切成厚片或段,長1-3cm,直徑0.4-3cm。外表面灰白色至淡黃棕以,具縱皺紋及點狀皮孔。有時可見環狀葉痕,栓皮常片狀脫落,體稍輕,質堅實。斷面黃白色,皮部薄,木部寬廣,放射狀紋理明顯,賄部質松或成空洞。葉多切碎,完整小葉片革質,長圓形至披針形,長5-12cm,寬1.5-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並稍向睛反鄭。上面灰綠色或灰綠色或灰棕色,下面色略淡。中脈及羽狀側脈於上、下面凸出。小葉柄長1-3cm。氣微,味微苦、澀。莖枝橫切面:木栓細胞10列,其外面常有表皮細胞與厚的角質層。皮層外側有1-3列石細胞環帶,內側有眾多分泌道,直徑40-70μm;尚有外韌型維管束,其外側有纖維群。中柱鞘纖維木化,排成新月形,位於韌皮部外側。韌皮部篩管常頹廢,散在分泌道。形成層環狀。木質部導管直徑40-50μm,射線寬1-4細胞,木化,具壁孔。髓寬廣,散有分泌道,近木質部處數列細胞木化,近木質部處數列細胞木化,中心區細胸木化或非木化。本品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與方晶。

葉橫切面:上、下表皮細胞各1列,外被角質層,上表皮下有下皮細胞1列,直徑較表皮細胞大3-4倍;下表皮有氣孔。柵欄細胞短,類長方形,2-3列,海綿組織疏松,兩者細胞均含草酸鈣族晶和方晶。葉肉紡織品偶有分泌道。中脈上、下表皮內方各有數層厚角細胞,柵欄組織通過中脈;維管束外韌型,外圍纖維群;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分泌道散在。

【鑒別】理化鑒別取本品粉末0.5g,以已醇回流提取,濾過,濾液濃縮至1ml,供下列試驗:(1)取濾液點於濾紙上,噴以高錳酸鉀-碳酸鈉溶液,斑點顯黃色至淺棕構。(檢查有機酸)(2—)取濾液點於濾紙上,噴以0.2%茚三酮試液,加熱後顯紫紅色。(檢查氨基酸)

【性味】味微苦;澀;性溫

【功能主治】祛風止痛;舒筋活絡。主風濕痹痛;坐骨神經痛;偏正頭痛;三叉神經痛;脘腹疼痛;痛經;跌打腫痛;骨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泡酒。外用:適量,煎湯洗;或鮮品搗敷。

【註意】《廣西民族藥簡編》:“孕婦忌用或慎用。忌吃魚肉、鵝肉、西洋鴨肉。用治胃痛時,忌吃酸、辣食物和煙、酒。”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白花鵝掌柴相關圖片

白花鵝掌柴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白花丁香  下一个:白花鬼針草>>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