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黑大艽功效和作用

【出處】始載於《中國植物誌》。

【拼音名】HēiDàJiāo

【英文名】siberiaMonkshood

【別名】大艽、黑秦艽、馬尾大艽

【來源】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草地烏頭或西伯利亞烏頭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Aconitumumbrosum(Korsh.)Kom.2.AconitumbarbatumPers.VarhispidumDCA.SibiricumPoir)

采收和儲藏:春、秋季挖根,除去泥土、雜質,曬幹。

【原形態】

1.草地烏頭,多年生草本,高70-100cm。根近圓柱形,莖直立,疏被反曲短柔毛,有分枝。葉互生;基生葉約3格,與莖下部葉有長柄,柄長28-50cm,幾無毛;葉片腎狀五角形,長7-12cm,寬10-20cm,基部心形,3深裂,深裂片互相覆壓或稍分開,中央深裂片楔狀菱形或菱形,側深裂片斜扇形,不等2-3裂,兩面疏被短柔毛,下面常脫落變無毛。總太花序頂生,長10-30cm,有7-20朵花;花序軸及花梗密被反曲短柔毛,基部苞片3裂,其他苞片狹線形;花梗長0.8-2.5cm;小苞片生花梗基部之上,長1.5-2.5mm;花兩性,兩側對稱;萼片5,花瓣狀,黃色或淡黃色,外面短,下緣近直,長0.8-1cm;花瓣2,無毛,唇長約3mm,距比唇長,拳卷;雄蕊多數,無毛,花絲全緣;心皮3,無毛。萵葖果。種子多數。花期7月,果期8-9月。

2.西伯利亞烏頭,多年生草本。根圓柱形。莖和葉柄被反曲緊貼有細柔秘,並密生開展的黃色長柔毛,上部具少數分枝。基生葉2-4,與莖下部葉具長柄;葉片輪廓圓腎形,3全裂,中全裂片深裂不近中脈,末回小裂片三角形至狹披針形,基部心形,兩面密被緊貼的細柔毛。總狀花序頂生,長10-17cm,小苞片生花梗中部;花綠黃色,萼片外面密生淡黃色細柔毛,上方萼片圓筒形,高約2cm,近赴立,下緣微凹,側萼片倒卵狀圓形,下方萼片斜橢圓形;密葉較萼片稍短,無毛;雄蕊多數,無毛,花絲全緣;心皮3個,子房被短柔毛。蓇葖要,長約1cm。花果期8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420-2200m間山坡草坡或疏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河北西部和北部、山西、陜西、寧夏、甘肅、新疆、河南西部。

【性狀】性狀鑒別,根略呈倒圓錐形或近圓柱形,長約10cm,直徑約1cm,根頭部多為數個合生,向下漸扭結在一起。表面棕褐色,部分栓皮脫落,而呈淺黃白色。體輕松,質脆,易折斷。臭微,味苦而麻。

【化學成份】草地烏頭根含牛扁堿(lycaconitine),氨茴酰狼毒烏頭堿(anthranoyllycoctonine),洋翠雀堿(ajacine),草地烏頭堿(umbrosine)。

【性味】味辛;性熱;大毒

【功能主治】祛風散寒;除濕止痛。主風寒濕痹;肢體疼痛;手足拘攣;神經痛;大骨節病;跌打損傷;心腹冷痛;外治癰疽疔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5-7.5g(生品宜減量)。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以酒醋磨汁塗。

【各家論述】《內蒙古中草藥》:西伯利亞烏頭可鎮痛,治風濕。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黑大艽相關圖片

黑大艽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黑大豆葉  下一个:黑點草>>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