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黑蒿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HēiHāo

【別名】艾蒿

【來源】菊科黑蒿ArtemisiadubiaWall.var.longeracemulosaPamp.,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布】雲南。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解暑,止血。主治陰虛潮熱,中暑,外感,吐血,衄血,皮膚瘙癢。

【用法用量】3~4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黑蒿《*辭典》

【出處】《雲南中草藥選》

【拼音名】HēiHāo

【別名】艾蒿

【來源】為菊科植物黑蒿的全草。夏季采,洗凈,切段曬幹。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約1米。根密集而橫走。莖直立,圓柱形,有條紋,被微柔毛。單葉互生,長5~10厘米,莖中部的葉成2回羽狀深裂,小裂片橢圓形至線形,兩面有微柔毛,下面更多。頭狀花序淡黃色,徑約3毫米,排成頂生圓錐花序。瘦果圓柱形,微扁,無冠毛。花期夏季。

【生境分布】生於村邊、路旁、山坡等處。分布雲南等地。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解暑,止血。治骨蒸勞熱,中暑,外感,吐血,衄血,皮膚瘙癢。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4錢。

【摘錄】《*辭典》

黑蒿《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雲南中草藥》。

【拼音名】HēiHāo

【英文名】allgrassofOrdosWormwood.

【別名】艾蒿、蒿枝、苦蒿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多花蒿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temisiamyrianthaWall.ExBerss.[A.uulgarisL.var.myriantha(Wall.exBess.)C.B.Clarke]

采收和儲藏:夏季采收,洗凈,切段,曬幹。

【原形態】多花蒿多年生草本,高70-120cm。主根稍明顯,側根多數;根狀莖稍粗,常生有營養枝。莖生或叢生,有縱棱,上部多分枝,棕褐色或深褐色,莖、枝密被粘質腺毛及短柔毛。莖下部地花期枯萎,中部葉橢圓形或卵形,長5-14cm,寬6-10cm,一至二回羽狀深裂或每回的於全裂,每側裂片4-5枚,裂片卵狀橢圓形,二回裂片橢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橢圓形,先端鈍尖,有短尖頭,中軸成翅狀,中上面深綠色,密被腺毛,背面密被蝗絲狀綿毛及腺毛;葉柄長0.5-2cm;上部葉羽狀深裂,每側有3-4枚裂片。頭狀花序多數,長卵形或長圓形,單側下垂,於分枝上排成穗狀式總狀花序;總苞片3層,外層略短小,外、中層總苞片卵形或長卵,有綠色中肋,邊緣膜質,內層總苞片半膜質;雌花3-5朵,花柱伸出花冠外;兩性花4-6朵,花柱與花冠近等長。瘦果倒卵形或長圓形。花、果期8-11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路旁及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山西、甘肅、青海、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祛暑;涼血止血。主夏季感冒;中暑發熱;骨蒸;潮熱;吐血;衄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2g。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黑蒿相關圖片

黑蒿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黑海參  下一个:黑紅菇>>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