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浙江天目山藥植誌》
【拼音名】MùLiánGuǒ
【來源】為木蘭科植物木蓮的果實。8月果實成熱而未開裂前采收,曬幹。
【原形態】
木蓮(《白香山集》),又名:黃心樹((白香山集)).
常綠喬木,高達20米。樹皮灰白色。小枝灰褐色,無毛,具皮孔及葉痕。葉互生,長橢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長10~24厘米,寬2.5~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革質;葉柄長1.5~2.5厘米,花單生於枝頂,大形,有香氣;花梗長約1厘米;花被6~9片,闊卵形,白色而略帶紫紅色,肉質,多汁,外面包以綠色的苞片;雄蕊多數,闊線形,藥2室,線形;心皮多數,聚生於花托頂部。聚合果近球形,長約4厘米,蓇葖肉質,深紅色,成熟時木質,紫紅色。種子橢圓形,暗紫紅色。花期4~5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於山谷溪溝邊或山坡雜木林中。分布浙江、安徽、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地。產浙江。
【性狀】幹燥果實由多數蓇葖聚合而成,狀如松球,長約4厘米,直徑3~4厘米,基部膨大;外表紫褐色,內側棕褐色。基部偶有長果柄,密布淡棕色圓點狀物。蓇葖開裂後,可見暗紫紅色的種子2枚;破開種皮,有灰白色而富有油質的子葉1枚。氣香,味炭.以幹燥、完整不碎者為佳。
【功能主治】通便,止咳。
【附方】
①治實火便閉:木蓮果(或根皮、樹皮)一兩左右。煎汁,沖白糖,早、晚飯前各服一次。(《浙江天目山藥植誌》)
②治老人幹咳:木蓮果四至五錢。煎汁代茶飲。(《浙江天目山藥植誌》)
【摘錄】《*辭典》
木蓮果《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浙江天目山藥植誌》
【拼音名】MùLiánGuǒ
【來源】
藥材基源:為木蘭科植物木蓮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anglietiafordianaOliv.
采收和儲藏:8月(處暑前後)在果實成熟未開裂前摘取,剪除殘余果柄,不使碎散,充分曬幹。
【原形態】喬木,高達20m。嫩枝及芽有紅褐色短毛。葉互生;葉柄長1-3cm;托葉痕半橢圓形,長3-4cm;葉片革質,狹橢圓狀倒卵形或倒披針形,長8-17cm,寬2.5-5.5cm,先端急尖,通常鈍頭,基部楔形,邊緣稍反卷,葉背疏生紅褐色毛,側脈8-12對。花梗長6-18mm,被紅褐色短柔毛,苞片脫落,留下脫落痕環。花被9片,白色,外輪3片,長圓狀橢圓形,長6-7cm,內兩輪倒卵形,長5-6cm;雄蕊多數,長約1cm,藥隔伸出成短鈍三角形;雌蕊心皮多數,雌蕊群長約1.5cm。聚合果倒卵形,深紅色,成熟時帶木質,呈紫紅色。種子橢圓形,長6-7cm,紅色。花期4-5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300m以下常綠闊葉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栽培】喜溫暖濕潤氣候及肥沃的酸性土壤。幼年樹耐蔭,成年樹喜光。在低海拔幹熱地方栽植生長不良。種子繁殖,一年生苗高40~50cm,根系發達,造林易成活。生長快速時期為15~30齡級。
【性狀】
性狀鑒別果實由多數(艹骨)(艹突)果聚合而成,形如松球,長約4cm,直徑3-4cm,基部膨大。外表紫褐色,內側棕褐色。(艹骨)(艹突)果開裂後,可見暗紫紅色的種子2枚。剝開種皮,有灰白色而富有油質的子葉1枚,氣香,味淡。
以幹燥、完整不碎者為佳。
【性味】辛;性涼
【歸經】肺;大腸經
【功能主治】通便;止咳。主實熱便閉;老人幹咳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30g。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5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