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掐不齊功效和作用

【出處】《江蘇藥材誌》

【拼音名】QiāBùQí

【來源】為豆科植物細梗胡枝子的全草。

【原形態】小灌木,高50~100厘米。枝條四散,小枝纖弱,有條紋,被有絨毛。托葉呈硬毛狀,宿存;3出復葉,小葉卵形或卵狀矩圓形,長1~1.5厘米,闊7~9毫米,先端鈍,有短尖,基部圓形,邊緣微卷,背面有伏貼白毛,近革質。總狀花序腋生,總花柄細,毛發狀;苞片披針形;花小,開展;花萼鐘形,5深裂,裂片披針形;花冠蝶形,白色或微呈黃色,旗瓣寬大,基部有紫斑,較龍骨瓣為短;雄蕊10,2體;子房上位,花柱內曲,柱頭小,頂生。莢果圓形,長常不超出萼片。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於路旁,山坡叢林中。分布我國南部、中部及華北等地。

【功能主治】

①《江蘇藥材誌》:"治瘧疾。"

②蘇醫《中草藥手冊》:"治中暑。"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

【摘錄】《*辭典》

掐不齊《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江蘇藥材誌》

【拼音名】QiāBùQí

【英文名】HerbofVirgateLespedeza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細梗胡枝子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espedezavirgata(Thunb.)DC.[HedysarumvirgatumThunb.]

采收和儲藏:政季采收,洗凈,切碎曬幹。

【原形態】細梗胡枝子小灌木,高50-100cm。三出復葉,互生;小葉片橢圓形、卵形或卵狀長橢圓形,長5-15mm,寬4-9mm,先瑞圓,具短尖,基部圓形,上面光滑無毛,下面疏被白色柔毛。總狀花序腋生,花疏生,總花梗長於葉;小苞片卵狀披針形,小形;花萼杯狀,5裂,裂片狹披針形,外具白色柔毛;蝶形花冠,黃白色,旗瓣基部有紫斑,長約6mm,翼瓣較短,龍骨瓣長於旗瓣或近等長。莢果短橢圓形,有網脈。種子1顆。花期6-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700-1200m的路旁山坡叢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華東及河北、山西、陜西、臺灣、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根呈長圓柱形,具分枝,長10-30cm,表面淡黃棕色,具細縱皺紋,皮孔呈點狀或橫向延長疤狀。莖圓柱形,較細,長約50cm,多分枝或叢生,表面灰黃色至灰褐色,木質。葉為三出復葉,小葉片狹卵形、倒卵形或橢圓形,長1-2.5cm,寬0.5-1.5cm,先端圓鈍,稍具短尖,全緣,綠色或綠褐色,上面近無毛或被平伏短毛,背面毛較密集。有時可見腋生的總狀花序,總花梗長4-15cm,花梗無關節,花萼杯狀,長約4.5mm,被疏毛,花冠蝶形。莢果斜倒卵形。氣微、味談,具豆腥氣。

顯微鑒別莖橫切面:木栓層為數列排列整齊的木栓細胞組成。皮部狹窄。韌皮部細胞呈壓縮狀。木質部寬廣,細胞壁厚,木化,中央可見髓部。

【鑒別】理化鑒別取本品2g,用乙醇10ml浸泡1h,濾過,將濾液置紫外光燈(254nm)下觀察,溶液顯黃綠色熒光;將溶液加入少許鎂粉,滴加濃鹽酸2-3滴,溶液顯橙紅色。(檢查黃酮類成分)

【性味】甘;微苦;性平

【歸經】脾;肺經

【功能主治】清暑利尿;截瘧。主中暑;小便不利;瘧疾;感冒;高血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各家論述】

1.《江蘇藥材誌》:治瘧疾。

2.蘇醫《中草藥手冊》:治中暑。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掐不齊相關圖片

掐不齊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薺薴  下一个:千層塔>>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